一次性發泡餐具悄悄解禁 是否將重回市場?
政策修改缺乏解釋
“PP餐具的生產設備其實比一次性發泡餐具的要便宜很多。”武漢市漢陽區華塑塑料包裝廠廠長黃克文解釋,PP餐具生產設備大概幾十萬元一套,甚至十幾萬元就可以了,而一次性發泡餐具需要幾百萬元。
“貴就貴在材料的重量上。”黃克文表示,一個PP餐盒,至少需要20~30克原料,而發泡餐盒,生產一個甚至用不了5克,在原料上,發泡餐盒省足了成本。正因為輕,發泡餐盒容易被風刮走,造成遍地污染。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對于一次性發泡餐盒的去留,引發了兩大協會之間的口水戰。其中,力挺一次性發泡餐盒的是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下稱“中塑協”),而抵制的是國際食品包裝協會。
為什么發改委取消了對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禁令?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的人士解釋其主因有兩點:一是產品本身性價比高,原料消耗少,垃圾產生量低;二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次性發泡餐具本身并非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兇,對一次性餐具加強回收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
“說聚苯乙烯200年才降解沒有科學根據,實際上沒有人做過這方面的試驗,有的說50年,有的還說上千年。”中塑協秘書長馬占峰說。他進一步解釋,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發泡聚苯乙烯占了城鄉地區絕大部分市場,至今也未見污染多嚴重,而在發達國家日本,聚苯乙烯餐盒更是隨處可見,未見禁止。
但是,這只是協會的觀點,發改委推出這一解禁政策究竟原因何在,該部門還沒有作出官方解釋。
“企業的利益是其中的根本,為了讓發泡餐具再次獲得正式身份,多年以來生產企業花了不少公關、疏通的費用。”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次性餐具行業是中塑協的會員單位,而中塑協力挺會員單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2010年8月,中塑協召開說明會,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名。協會秘書長馬占峰表示,在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中,被列入“應淘汰的落后產品目錄”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將被取消。他表示,只要正確回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可以循環利用,對生態環境也不會造成污染,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健康也不會造成危害。
“2010年,一次性發泡餐具確實已經被發改委從擬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淘汰類中劃掉,但是當年媒體對一次性發泡餐具做了負面的曝光,發改委的動作又停了下來。”董金獅說。
從全國來看,董金獅認為,目前一次性發泡餐具在二三線城市擁有相當大的占有率,全國生產企業有一百多家,最大的營業規模幾個億,不過,受到政策的打壓,目前日本和中國臺灣投資的合資企業已經不進行這方面的生產了。
董金獅認為,如果政府決定讓一次性發泡餐具大規模生產,至少要做幾件事。首先應該正式解釋一下這樣做的原因,其次要讓消費者清楚這種餐盒不能干什么,比如微波爐加熱會析出有害成分;再次,要讓生產企業拿出錢建回收系統,除了政府以外,還要讓企業自己承擔這方面的建設;最后,要建立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生產標準。
“現在連生產標準都沒有,怎么能讓生產,那樣一旦生產出來就是違法產品。”董金獅解釋,原來在2010年,國家發改委已經給一次性發泡餐具制定了生產標準,準備公布和解禁,但是因為媒體的負面報道,始終沒有公布,造成現在雖然解禁但是無標準的局面。
不過,對于標準這一點,馬占峰表示不完全同意:“產品標準是有缺失,應該盡快制定,但是在衛生標準方面,2009年就出臺了一次性餐具通用技術方面的規定,應該說衛生安全方面的標準并不缺失。”他還認為,在被禁用的十幾年內,國內回收體系已經大大發展,早已今非昔比,應該能夠漸漸完成發泡餐具回收再利用的任務,看來發泡餐具回歸大眾眼中也是遲早的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