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質檢背后灰色利益鏈拷問國家標準
灰色利益鏈浮出
“實際上,很多中小企業會為第三方檢測機構,專門定制生產檢測機型,就是要滿足國家和省級市場抽查的需要。”
由于國家標準不嚴謹,最終導致在家電產品質量檢測過程中,衍生出多條“灰色利益鏈”,上述企業人士向前瞻網記者表示,很多中小企業因為質量不合格,就只能通過打點第三方檢測機構相關人員,通過生產檢測專供機型獲得質量合格的檢測報告。
“我所知道的情況就是,很多浙江的中小企業往往都是20萬元、30萬元來打點第三方檢測機構關鍵人。”上述企業人士透露,“即使是在工商和質監部門的市場隨機抽查過程中,這些企業也會第一時間收到檢測機構的通知,從而通過‘貍貓換太子’將市場隨機抽查的產品更換成專門定制的檢測產品,保證質量合格。”
上述檢測機構內部人士則表示,“企業打點檢測機構的空間并不大,檢測中心擁有一套完整的監管體系能夠避免產品被調包。不過,她也坦承,對檢測產品進行調包確實存在操作空間,畢竟中國都講人情關系。”
打點檢測機構只是少數中小企業的手段,對于一些大型和知名家電企業卻經常遭遇產品質量不合格“威脅”,一些地方工商部門每年通過這種手段來增加處罰收入。“在產品檢測報告出來,到工商質監部門發布結果,中間有一個多月運作期。工商部門會將檢測報告先反饋到企業,雙方一旦建立聯系就展開價碼談判,50萬元、100萬元處罰是常有的事情,還要直接打點個人,就是為了換取工商部門不向媒體曝光檢測結果。”上述企業人士如是說。
上述微波爐企業人士也透露,“以巨額罰款避免被媒體公開曝光,開價可以從100萬元殺到50萬元、30萬元,彈性很大。”
檢測機構的地方保護
在近年來出現的一些家電質量不合格事件中,頻頻出現同一品牌同一款產品不同檢測結果的情況。對此,上述檢測機構內部人士表示,“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檢測機構的地方保護和客戶保護。一般來說,本省檢測機構對于本省家電企業的產品檢測相對比較寬松,對外省相對比較嚴格。同樣,對于檢測機構的客戶企業,也會相對寬容。”
對此,上海家電協會秘書長李富春指出,“在能效檢測和監管過程中,地方‘本位主義’比較嚴重。一些省市只抽檢外地企業的家電,對于本地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監管過程中,采用‘內松外緊’的方針”。
上述企業人士透露,“其實近年來,我國第三方的國家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已經完成了企業化轉制,具有家電質量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有30多家,這些檢測結構都面臨著自負盈虧和實現經濟效益的壓力,所以對于自己的大客戶企業自然會特別關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