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全球最薄P6手機乃終端業務大考之作
華為全球最薄P6手機
最近,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很忙,正在不斷為在倫敦發布的P6手機搖旗吶喊。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P6,這款號稱“全球最薄”的手機,被業內普遍認為是余承東主持終端業務的三年大考之作。P6的研發團隊超過千人,這在華為歷史上前所未有。事實上,P6已非一款簡單產品,它更像是華為能否做好高端手機的一場“大閱兵”。
數日前,余承東把他的微博頭像換成了一個即將破蛹的蠶繭。
僅僅從6月18日這個日子,就能看出華為的野心了:1812年的這一天,美國正式對頭號強國英國宣戰,霸業由此開啟。而華為的宣戰對象,不言而喻,是蘋果和三星。華為期望P6的發布,不僅能為自己正名,更要突破自己第二陣營的市場定位,打破蘋果、三星的利潤價值鏈圈——— 蘋果和三星占據了手機行業九成以上的利潤。
據國際數據公司(ID C )報告,去年第四季度,華為占有4.9%的市場份額,位列三星的29%和蘋果的21.8%之后,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制造商。
雖是“探花郎”,但華為與前兩名之間的差距不可謂不大。并且,從經營水平上說,其探索式的營銷姿態,過度依賴運營商的市場渠道,仍未完全脫離高銷量、低毛利的“白牌陷阱”——— 華為一款手機要做到300萬臺以上,才有盈利的可能性。
事實上,這也代表了中興、酷派、聯想等一大批國產手機的真實困境。而無論是蘋果的iPhone還是三星的GALAX Y系列,即使售價四五千元,卻仍然能夠讓消費者趨之若鶩,這便是品牌的力量。
如果說蘋果的對外標簽是“創新”,三星的亮點是“時尚”,那么,華為終端的品牌形象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看來,華為終端所行進的,是“最”文化主導的產品極致路徑。譬如P6,厚度僅6.18毫米,重量只有120克,號稱“全球最薄”、“性價比最高”手機。余承東更放出豪言,稱P6“從ID到架構設計,至少可以領先業界一年”,言下之意是P6出馬,三星蘋果都要甘拜下風。
但客觀而言,華為終端需要解決的問題依然不少。首先,其組織構架需要強化,原本工程師當家、技術導向型、擅長做客戶內部營銷的B2B模式,亟需迅速向銷售員主外、設計師主內、市場導向型和外部營銷為主的B2C業務轉型。很多華為員工的思維,目前還沒有真正從運營商思維模式轉變為消費者思維模式。
其次,渠道依然是華為終端的短板。雖然華為榮耀、M ate系列在電商平臺取得不俗成績,但占重要分量的傳統社會渠道依然沒有完全掌握,社會渠道的銷售比例僅占三成左右,與強大的運營商渠道力量懸殊。這也是華為欲引入“手機教父”、諾基亞前中國區總裁趙科林的重要原因。
品牌建設并非一日之功,P6可以視為華為向高端進發的里程碑,但絕不能抱有“畢其功于一役”的幻想。既然認定了中高端路徑,就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不但要以科技增加利潤,更要以科技增進價值,確立清晰可辨的品牌形象,堅持投入,臻于至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