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或針對“女媧遺骨”開發旅游項目
日前,有消息稱山西吉縣人祖山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了“女媧遺骨”的消息,對此,北大考古學教授劉緒前天接受采訪時認為很“玄”。
新石器時代人骨未必都要與“三皇”聯系起來
據報道,早在1984年,媧皇宮遭人破壞時,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媧塑像下發現遺骨,包以黃綾,盛于木函。“木函”墨書寫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燒了金山寺,皇帝遺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遺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書記載把該人骨稱為“皇帝遺骨”。
從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的指導下,考古工作者對人祖廟進行了“搶救性”整理,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時代遺物291件(套),并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至900年曾作祭品的動物骨頭。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跡。
專家認為,在漫長的母系社會中,女媧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號,同時也成為氏族首領的名字,不會只是一個女媧,會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媧產生。木函題記中“皇帝”之說,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媧,是后人對母系社會首領女媧崇高地位的追稱。因此,這個遺骨無疑是明朝人認為的“媧皇”遺骨。
對此,北大考古學教授劉緒表示最近并沒有聽說過這次發掘及相關的研究,“在中國,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骨很多,未必都要與所謂‘三皇’時期聯系起來。所謂‘三皇’、‘五帝’目前看來還都只是傳說,都很‘玄’。所以,你問這個是不是女媧的骨骸,這我可不敢說。”
參與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單位中有一家旅游開發公司
報道稱,“皇帝遺骨”及其他考古發現,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填補了上古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斷層,說明山西吉縣人祖山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為吉縣人祖山區域是中華婚育文明、農耕文明、八卦和古代歷法起源地之說提供了實物佐證。
而就人祖山的發現來看,除一例距今6200年的人骨,其余最早為戰國時期,因此到目前為止的發現尚無法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填補上古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斷層,也無有力證據證明山西吉縣人祖山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而其中發現物又不足以證明人祖山區域是中華婚育文明、農耕文明、八卦和古代歷法起源地。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有專家提議人祖山在未來幾年里建設祭祖廣場、朝圣天階和史前人類博物館,并修復人祖廟和伏羲廟,作為旅游項目。目前,媧皇宮前古稱臥云臺的巨石上的方、圓兩個石窩,棋盤和小柱洞也已經被附會成女媧和伏羲觀天測斗、創造八卦、制定歷法的證據。
另據了解,參與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單位中有一家旅游開發公司。分析指出,上述考古開發更多著眼于發展旅游業目的,所謂的“女媧遺骨”跟這一目的不無關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