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重壓 鋅價將持續疲軟
6月以來,國內鋅價持續疲軟,鋅成交量則日漸萎靡。
6月21日萬眾矚目的美聯儲會議黯然落幕,沒有推出QE3的失落情緒瞬間波及金融市場 ,倫鋅應聲下跌,5連陰后收底1763一線,滬鋅亦步亦趨,滬鋅指數收底14150一線,創去年11月份以來的新低。危機同時也是轉機,隨著鋅價探底的同時,滬鋅巨量增倉,抄底資金暗潮涌動積極出手,伴隨著倫鋅注銷倉單大幅增加等因素,鋅價觸底反彈,而隨后歐盟重大利好給鋅價反彈的提供了最佳的契機,鋅價強勁回升,兩市雙雙返回前期下跌之前的平臺,圖形上走出V型反轉。那么,鋅市是否迎來了真正的轉機?
從歷史走勢來看,10年和11年兩次年內低點都伴隨著持倉放大,而從加速下跌達到最低點,主力合約增倉絕對量都在10萬手左右,持倉量達到最大時,價格同時打到最低,而隨著價格回升持倉減少,ZN1210合約從21日加速下跌開始,至27日觸底增倉超過11萬手,之后幾日減倉上行,我們發現歷史重演了。當然這僅僅是底部的相似,鋅價跌破成本,煉廠和貿易商限產和惜售,鋅價投資價值顯現,吸引了部分低位接盤資金入場,隨著鋅價走高煉開工率回升,貿易商也開始出手,市場供貨增加,成本支撐效應逐漸消失,資金離場,持倉自然下降,這就是最近3年底部共性,也可以認為是成本支撐效應的體現。
而觸底之后的行情明顯不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10年6月份探底后,鋅價走了近半年的牛市,最高至10月底達到了21700多,漲幅超過了60%。而2011年10月份觸底后,年內價格始終限制在16000下方,整體行情震蕩。我們認為主導因素還是在于宏觀面的差異上,2010年經濟呈現緩慢復蘇狀態,美國下半年推出QE2,全球金融市場繼續坐享量化寬松的“虛擬繁榮”,大宗商品呈現牛市格局;而2011年形勢則大為不同,經濟開始日漸衰退,量化寬松后各國沉重的債務負擔浮出水面,進而嚴重制約經濟發展,各國政策決策上面臨進退兩難尷尬境地,大宗商品震蕩走低,而且這種情況延續到了現在。
上周末,歐盟峰會可謂是峰回路轉,在市場極為悲觀的預期下,歐盟達成了重大的協議,暫時消除了融資困境可能引發的債務危機,從而改善了債務問題的遠期解決預期。歐債問題的緩解,令金融市場大為振奮,股市及大宗商品紛紛大漲,但是冷靜之后,市場發現債務依然存在,缺少細節的協議還存在執行上的諸多問題,歐盟協議只是在糟糕透頂的境況下歐洲當局的一次兜底行動,歐債危機遠沒有到消除的地步,短暫的利多消化之后,市場將重新審視債務問題。
同時我們不能回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全球經濟下滑趨勢。上半年,制造業指數下滑勢頭明顯,最新數據顯示美國6月ISM制造業指數為49.7,市場預期為52,上個月53.5,這是美國制造業自2009年7月份以來出現的首次萎縮,美國這個今年的唯一“經濟亮點”也開始黯淡了;而中國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已經連續8個月低于50水平,表明中國制造業活動仍處于萎縮狀態之中;深陷債務危機困擾的歐洲狀況更是糟糕至極。低迷的經濟現狀,同樣催生市場對全球新一輪量化寬松的預期,目前市場上行也是基于此種預期的不斷增強。我們不排除未來全球協同的量化寬松的可能性,但是對再一次寬松的的效果我們持保守態度。美聯儲新一輪的議息結果,僅延長OT操作到年底,是否推出QE3,美聯儲依然曖昧如前。我們認為對于QE3反反復復預期,其在金融市場的提振作用已經逐漸殆盡,即便美聯儲下半年推出QE3對市場拉動作用也將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宏觀面情況仍然不為樂觀,寬松預期對鋅價提振有限,而長期的累積的產能過剩將繼續拖累鋅價。據倫敦6月18日消息,國際鉛鋅研究小組(ILZSG) 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前四個月全球精煉鋅市場供應過剩121,000噸。而截止7月2日LME鋅庫存統計為994675噸,為紀錄高位,上海期貨交易所周庫存331199噸,兩市顯性庫存就高達132萬噸,加上隱性庫存保守估計全球庫存不下300萬噸,這相當于全球鋅市3個月的用量。而從國內產能來看,最近幾年,國內鋅產量仍有望持續增加,預計今年國內產能將達到710萬噸,按75%的開工率計算產量也將達到530萬噸的歷史新高,寄希望國內減產來減少供應希望不大。全球供應過剩的局面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而就近期的倫鋅注銷倉單大幅增加的情況,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不可持續。6月28日倫鋅注銷倉單從上一日的46250噸增至158225噸,注銷倉單占比從4.65%越升至15.93%,為近半年之最,但是這兩天倫敦庫存并未明顯減少,顯然注銷倉單并沒有流入到終端消費市場,與近期消費低迷的現狀吻合,所以不排除后期倉單重新注冊。
總體來看,政策面雖然有所改善,但經濟仍呈現下滑趨勢,短期回暖可能性不大,而量化寬松長期使用后效果漸次,即便推出對鋅價推動有限。而基本面的長期供應過剩依然將成為鋅價低迷的軟肋,短期看來,這種局面很難得到改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