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鬧錢荒 金融危機為時不遠?
顯而易見的是,這種“逼宮式”的分析并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面對中國銀行業的“錢荒”,央行要不要釋放流動性救市的關鍵是首先搞清楚“錢荒”的原因,是流動性真正不足,還是商業銀行自己“干了壞事”?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今年年初廣義貨幣供應增速目標是13%,而截至5月末,我國M2余額是10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與此同時,前5個月社會融資規模也高達9.11萬億元,同比增加了3.12萬億元。總體貨幣供應并沒有人為收緊,將“錢荒”的責任推給央行,顯然找錯了對象。
兒子干了壞事,卻將責任推給家長,這是目前市場評論人士犯的常識性錯誤,而比這個常識性的錯誤更大的錯誤則是,他們沒有看到,這次中國銀行業的“錢荒”,恰恰是央行主動發起的一場逼迫銀行業資金轉型的軍演,這場軍演也不是突如起來,而是已經醞釀半年之久。從年初開始整頓信托、理財產品、平臺貸業務等影子銀行的風險,到4月掀起債市核查風暴,以及到外管局6月發布《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都意在擠壓中國銀行業的高風險業務,降低資金杠桿,避免最終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慘劇。特別是新一屆政府組閣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在4月份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首次將防范系統的金融風險列為今年國務院五項重點工作之一;在5月13日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較高。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緊接著,在6月8日主持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時,李克強再次要求“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直至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都在毫無疑問向市場喊話:靠信貸刺激增長的日子已經結束了,然而市場對此置若罔聞,將之視為“狼來了”的游戲,然而,這一次,很顯然,狼真的來了。
“錢荒”既然是管理層主動導演并樂于看到的,期待央行再次開閘放水則幾乎不可能。特別是,對這場所謂的“錢荒”,管理層和央行對其可能引發的風險顯然心理有數,絕不會被所謂的“不救市實體經濟會遭受重大打擊”所嚇倒。對于封閉的中國金融業而言,管理層尚能做到控制這場軍演的“傷亡”和波及面,正如外媒所評述:“某種意義上而言,中國監管層發動了一次壓力測試,一場“可控”的金融危機,試圖逼迫各大銀行將從資金空轉和不良產能中釋放出來,投向實體經濟中潛在的優質資產,以解決中國經濟中長期存在的資本錯配問題。”正因為如此,這場軍演肯定會教訓一些膽大妄為的機構,但絕對不會發生“雷曼兄弟”那樣的雪崩效應。
毫無疑問,中國貨幣政策的要害在于資源的錯配而不在貨幣供應的不足,多年以來,大量的資金因為種種原因只在金融體系內進行著自我交易的循環游戲,不僅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引發了很多的尋租和高杠桿行為,使得金融短缺和貨幣放水同時存在,推高了系統金融風險,也是中國很多行業產能過剩和低效率的根源。是該明確發出信號提高中國資金使用效率的時候了。而管理層在6月份主動制造的“錢荒”是中國貨幣政策真正轉型的發令槍。當然,要真正讓資金回歸實體,這一槍顯然不夠,還需要利率市場化、抓緊民間金融合法化步伐等更多的改革舉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