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奄奄一息 找不到錢就會倒閉
被拒一千次,也要找銀行
在資本市場融資無果的情況下,太陽能企業的命運掌握在了銀行業手里。
“幾乎所有的銀行信貸都亮起紅燈,流動貸款、設備貸款全部關門。”超日太陽能董事長倪開祿表示,連國有政策性銀行的國開行,自2011年初開始也停止了對太陽能企業用于生產制造的信貸,商業銀行就更困難。
目前,中國銀行已就光伏行業貸款做出風險提示,在信貸規模上對光伏行業“保持額度”,中國農業銀行已將光伏企業劃分為“支持、維持、壓縮和退出”四類,對所有類別的企業基本都以存量為主,不再給予新增信貸。
一家光伏企業的CFO形象地說,過去能夠融資的空間在腰以上,后來到脖子上,現在都快沒到鼻子了,供給企業能夠呼吸的空間越來越小。
為了獲得國開行貸款,超日太陽能申請了將近一年時間。2011年9月,超日太陽能宣布獲得國開行10億歐元信貸支持,成為今年為數不多拿下國開行的企業。“仍要保持信心和希望,即便是被拒絕一千次。”超日太陽能常務總裁陶然說。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那些難以繼續獲得信貸支持的太陽能企業竟然并未破產。
原因在于中國以地方政府投資沖動為代表的銀行信貸支持。據悉,截止2011年6月底,中國主要太陽能企業的貸款已經翻倍至150億美元,主要來自于中資銀行。
過去三年的大量貸款,已讓國有銀行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對產業現狀的悲觀和企業債務風險的擔憂,讓銀行不敢再繼續為企業輸血;另一方面,如果完全切斷供血,銀行又擔心引發企業破產的多米諾骨牌,造成銀行和企業“雙輸”。
“現在銀行都憋在那里,不敢進去,又抽不出來。”一位農業銀行支行行長表示。
央企的錢,不好拿
沒有市場就自己創造市場。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下游的電站開發,他們希望通過自己投資電站來拉動電池組件的銷售。
在這樣的心態下,大批制造業者開始涌入國內和國外的光伏電站開發領域。
就像此前為了解決融資難題而選擇退市,結果又面臨退市的融資問題一樣;同樣,制造企業為了促進產品銷售而開發光伏電站,結果又面臨光伏電站的項目融資問題。區別僅僅是換了一個說服金融機構的融資理由。
由于電站項目融資在中國仍是新生事物,金融機構一時難以完全接受,僅“用銀行家聽得懂的語言描述光伏電站的運營”就是件異常辛苦的事。光伏企業不得不再次調整目標,把融資對象從金融機構擴展至大型企業,主要是手握重金的央企。
在海外,航天機電找到了上海實業合作,由后者出資50億元去歐洲建設光伏電站;天華陽光找到中材集團合作,雙方組建合資公司去歐洲建電站……但效果并不理想。
在國內,更多企業涌向了陽光充裕的青海,試圖通過“建電站,賣電站”模式促進銷售,回籠資金。理想中的買家主要是華能、國電、華電、國投等大型國有電力集團。
去往格爾木的飛機和火車上,隨時能找到做光伏電站的人。太陽能制造企業用自己的產品入股,由EPC(工程設計、采購、施工)企業層層墊資,央企埋單,一個由三角債關系維持的電站團隊就形成了。
2011年8月以來,瘋狂的電站建設熱潮短時間內催生了數量龐大的電站項目,在并網問題、上網電價問題均尚無解的情況下,大量五大電力集團無法“接盤”的項目將可能陷入困境。據業內人士預計,2011年青海省新增光伏電站項目達到1000兆瓦。
“央企雖然有錢,但是被國資委和外匯管理局管著,用起來也非常困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材集團的項目負責人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