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遭投資者拋棄 環保產業受青睞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2005-2006年,國內有80%-90%的清潔技術產業投資資金投向新能源領域,而現在,這個投資方向正在發生改變。據合眾資本管理合伙人曹越預測,今年對清潔能源行業投資從過去風能、太陽能為主,轉為以污染監測與治理領域為主的行業作為主要投資方向。”
根據近日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其中,我國將優先實施8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投資需求約1.5萬億元。
所謂八項環保重點工程,包括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改善民生環境保障工程、 農村環保惠民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范工程、核與輻射安全保障工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工程、環境監管能力基礎保障及人才隊伍建設工程。
此外,一種新的環保業態,也將進入決策層視野。本報獲悉,環保部起草的《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近日有望出臺。該規劃是國家發改委《現代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的十八個專項規劃之一,該規劃的核心是擬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環保領域引入合同環境服務概念。
太陽能是“流血的盒子”?
“我們從各種新能源的發展狀況來看,新能源面臨很大挑戰。” BP太陽能業務發展總監杜煉表示,“現在說太陽能是看衰,我們用更慘的詞是流血的盒子,看不到美國和中國市場能夠大規模的快速增長。”
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新能源的投資狀況未必如大家預想的那么糟糕,無論從全球還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投資的總體還在增長,不過增速降低了。
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之一在于技術的制約。李俊峰認為,能源領域里的技術進步是相當緩慢的。“以光伏為例分析,多晶硅的轉化率在將近50年的時間內提高到了17%-18%,每兩三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很難,更不用說倍增。”
因此,他建議投資者,“大家要沉住氣,耐得住寂寞,接下來行業還會有進一步正常發展,但不是爆發性增長”。
李俊峰指出,現在全球光伏每年裝機容量為2000萬千瓦,風電新增4千萬千瓦,占新增新能源整體規模的1/3,由于大的技術突破短期內做不到,所以以后風能和太陽能不可能再像前幾年那樣可以出現翻番增長。
在技術制約之外,應用難的問題也成為制約新能源的重要瓶頸。“一方面電網建設水平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風電和太陽能設備本身技術水平不夠,不能保證風力和太陽能轉化為平穩恒定的電流供給電網。”一位機構投資者分析稱,“因此產能在不斷供給,而應用卻在擱淺,導致出現產能過剩。”
李俊峰指出,全球有1280家晶硅電池公司,其中中國有728家,供過于求已是既成事實。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光伏市場的產能在2000萬千瓦,應用規模在1200萬千瓦左右,而中國企業的產能就達到了1200萬千瓦,產量超過了700萬千瓦。
面對產能過剩的狀況,青云創投投資合伙人陳曉平認為突破口在技術創新。他指出,沒有以歐洲為主的,政府補貼太陽能的行為,就不可能有這個行業,但是補貼不可能永遠在的,所以只有技術創新才能使得光伏行業擺脫對政府補貼的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現在把光伏產品做成和石油一樣,一桶多少錢一樣,我們有沒有可能從賣產品轉向賣解決方案?”上海聚恒太陽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容崗認為,比如光照好的用聚光比較好,在光照時間比較弱的地方用薄膜技術,對不同區域提供不同解決方案,這才是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
環境服務業成新亮點
當新能源投資逐步“失寵”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將眼光投向環保產業。
“十二五”期間以污染監測和治理為主的環保產業或大有可為。“我們絕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應該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曉東指出,“唯一和根本的出路在于我們要以科學技術為支撐,走科技興環保之路。”
“十二五”期間,3.4萬億的環保產業大幕即將開啟,哪些領域或為爆發性增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