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航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巨大不確定性
早在2010年,中國政府便開始了低空空域開放試點,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試點時間為2011年前,而2011年至2015年底前低空空域開放將在全國推廣,2016年至2020年進一步深化改革。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受上述政策影響,大量資本蜂擁而入通航產業,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約70家通航企業申請籌建,這一數字甚至超過此前10年的總和。
不過,在低空空域開放尚處試驗階段,涌入的企業在搶占了先機的同時也背負巨大風險。
通航產業突然井噴
與運輸航空共稱民航業兩翼的通用航空是指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飛行活動。但現在中國通用航空業發展明顯滯后,這讓業界對于開放低空空域的呼聲越來越高。
2010年底,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按照部署,中國低空空域開放將按照試點、推廣、深化三個階段逐步改革,即2011年前在局部地區改革試點,2011年至2015年底前在全國推廣試點,2016年至2020年進一步深化改革。
受到上述政策的刺激,去年通航產業出現了投資潮。在一年中,約有70家通航企業申請籌建。按規定的每家通航企業必須擁有2架飛機計算,最少將為整個產業帶來140架新增通航飛機。”
低空開放影響被放大
同時,一個被廣泛引用的數據是,2012年,我國通用航空及其帶動的產業將形成1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市場容量。
但是,有業內人士也表示出了憂慮。一位不愿具名的通航業內人士表示:“去年資本的批量進入,主要是看好低空開放將給通航產業帶來發展空間,但低空開放尚存很大不確定性。很多老民航人都還記得,我國在2000年前后就曾提出過低空開放的計劃,但是10多年過去了,其進展甚緩。另一方面,低空空域管制充其量只是制約通航發展的一個因素,就算現在低空開放了,我國地面保障能力也非常有限,無法指揮更多通航飛機安全飛行,依舊無法讓行業駛入快車道。”
智杰也認為,即使在目前低空空域未開放之時,如果想要從事通航產業,通過申報依舊可以實現,由此可見,低空開放并不是通航發展的救命稻草。不過同時他也分析,雖然低空開放政策對通航產業的影響可能被夸大了,但該政策還是給整個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畢竟,目前中國整個通用航空產業從業人員僅為10萬人,在美國的這一數字為126萬。
警惕有激情沒理性
總體來看,雖然通用航空發展前景光明,但如果僅僅因為低空開放政策而盲目跟風投資,也存在較大風險。
此前,中航協通用航空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應該注意到,現在通用航空在政策、配套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對投資者來說還是有風險的。據該負責人分析,現在各路資本進入通用航空領域,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這一行業并不了解。首先,通用航空本身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不少資本雖然看到了市場,但要真正從過去的領域跨到這樣一個新興的產業中,還是有很大的障礙。
另一方面,因為這一領域之前比較封閉,而且產業鏈很長,民營企業必須結合自身優勢,選好切入點,否則很可能面臨經營困境。對這一點,投資者要做好思想準備,要知道通用航空業的投資回報很緩慢,想迅速實現效益幾無可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