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行業急需惡補“內功”
四、先進的快速模具制造技術
1、激光快速成型技術(RPM)發展訊速,我國已達到國際水平,并逐步實現商品化。世界上已經商業化的快速成形工藝主要有SLA(立體光刻)、LOM(分層分體制造)、SLS(選擇性激光燒結)、3D-P(三維印刷)。
清華大學最先引進了美國3D公司的SLA250(立體光刻或稱光敏樹脂激光固化)設備與技術并進行開發研究,經幾年努力,多次改進,完善、推出了“M-RPMS-型多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統”(擁有分層實體制造-SSM、熔融擠壓成型-MEM),這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唯一擁有兩種快速成形工藝的系統(國家專利),具有較好的性能價格比。
2、無模多點成形技術是用高度可調的沖頭群體代替傳統模具進行板材曲面成形的又一先進制造技術,無模多點成形系統以CAD/CAM/CAT技術為主要手段,快速經濟地實現三維曲面的自動成形。吉林工大承擔了有關無模成形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已自主設計并制造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無模多點成形設備。
我國這項技術與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相比,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均處領先地位,目前正向著推廣應用方面發展。3、樹脂沖壓模具首次在國產轎車的試制中得到成功應用。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設計制造了12套樹脂模具用于全新小紅旗轎車的改型試制,這12套模具分別是行李箱、發動機罩、前后左右翼子板等大型復雜內外覆蓋件的拉延模具,其主要特點是模具型面以CAD/CAM加工的主模型為基準,采用瑞士汽巴精化的高強度樹脂澆注成形,凸凹模間隙采用進口專用蠟片準確控制,模具的尺寸精度高,制造周期可縮短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制造費用可節省1000萬元左右(12套模具)。為我國轎車試制和小批量生產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屬國內首創。瑞士汽巴精化有關專家認為可達90年代國際水平。
五、現場化的模具檢測技術
精密模具的發展,對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精密的三坐標測量機,長期以來受環境的限制,很少在生產現場使用。新一代三座標測量機基本上都具有溫度補償及采用抗振材料,改善防塵措施,提高環境適應性和使用可靠性,使其能方便地安裝在車間使用,以實現測量現場化的特點。
六、鏡面拋光的模具表面工程技術
模具拋光技術是模具表面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模具制造過程中后處理的重要工藝。目前,國內模具拋光至Ra0.05μm的拋光設備、磨具磨料及工藝,可以基本滿足需要,而要拋至Ra0.025μm的鏡面拋光設備、磨具磨料及工藝尚處摸索階段。隨著鏡面注塑模具在生產中的大規模應用,模具拋光技術就成為模具生產的關鍵問題。由于國內拋光工藝技術及材料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所以如傻瓜相機鏡頭注塑模、CD、VCD光盤及工具透明度要求高的注塑模仍有很大一部分依賴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模具表面拋光不單受拋光設備和工藝技術的影響,還受模具材料鏡面度的影響,這一點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就是說,拋光本身受模具材料的制約。例如,用45#碳素鋼做注塑模時,拋光至Ra0.2μm時,肉眼可見明顯的缺陷,繼續拋下去只能增加光亮度,而粗糙度已無望改善,故目前國內在鏡面模具生產中往往采用進口模具材料,如瑞典的一勝百136、日本大同的PD555等都能獲得滿意的鏡面度。
鏡面模具材料不單是化學成分問題,更主要的是冶煉時要求采用真空脫氣、氬氣保護鑄錠、垂直連鑄連軋、柔鍛等一系列先進工藝,使鏡面模具鋼具內部缺陷少、雜質粒度細、彌散程度高、金屬晶粒度細、均勻度好等一系列優點,以達到拋光至鏡面的模具鋼的要求,才更能贏得市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b>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