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開啟新一輪變革 中小企業出局?
中小零售企業在劫難逃
零售業的現狀令人擔憂。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國美電器發布盈利預警,稱由于銷售下滑以及電子商務業務虧損所致,上半年業績將出現虧損。永輝超市201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稱,凈利潤同比下降近30%;人人樂上半年凈利潤虧損虧損5788萬元;卜蜂蓮花也稱2012年上半年業績或將出現虧損。
而在作為商業消費風向標之一的北京,傳統零售企業也日趨“蕭條”,北京市商委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實體店客流明顯下降,部分高端百貨銷售甚至出現負增長。
再沒有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那樣從容與信心十足,下滑、虧損似乎已成為今年零售企業的代名詞,連最具抵抗經濟危機基因的超市業態也不再例外。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業績的下滑主要體現在消費意愿的低迷。CPI雖然持續下行,消費者卻感覺物價仍在不斷上漲,這種數據與現實的反差帶來的后果是,消費者或許仍舊光顧零售賣場,總體支出較往年也沒有下降,但對零售企業而言客單價在逐漸減少,增長也就幾近停滯。新一輪家電補貼政策出臺,但銷售卻巋然不動的狀況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的錢袋子已經捂緊。
而與此同時,零售企業在策略上卻乏善可陳,在經濟下行已是事實、制造業逐步萎縮、社保基金長期虧空的狀況下,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憑其一己之力只能是一聲嘆息。
更重要的是,成本上漲讓零售業不堪重負,利潤下滑更是無可避免。其中最關鍵的又是租金與人力的不斷上升。
從國美、蘇寧及其他零售企業今年關店更為頻繁就可看出,租金已經迫使零售企業放棄效益不好的商業網點,而在未來,隨著租金的不斷上揚,零售企業尤其是以大賣場為業態的企業,極有可能被迫退出一二線城市的中心商業區,并向郊區轉移。而一些專業連鎖,如家電等業態,傳統的大店生存方式或將被淘汰。
相較而言,人力成本的大幅提升更讓中小零售企業頭疼。近兩年來,零售企業一線員工工資每年以15%-30%的速度增長,有的企業漲薪成本甚至是其整年的利潤。但外資同行進駐三四線城市,給一線員工的待遇高出本土企業30%,這讓本土中小企業苦不堪言,只能硬著頭皮迎戰,處境愈加困難。
而制造業工資的快速提升更是威脅到零售業一線員工的穩定性,尤其對三四線城市的中小零售企業而言,盡管以兩位數的速度為員工漲工資,仍舊抵不上制造企業的誘惑。
如在河南某三線城市,因為富士康在鄭州建廠,普通員工在轉正后月收入達到2800-3000元――這對于平均不到2000元、工作強度并不比制造企業低的零售企業員工而言,難免不心動。盡管一些企業通過股權激勵等措施暫時留住了員工,但這樣的方式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實行,也不對所有員工都有效。
更讓人擔憂的是,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5年制造業的工資水平將是2011年的兩倍,2017年將達到3倍,而這一趨勢幾乎不可逆轉,因為中國的勞動力規模已趨于穩定,2015年左右將開始收縮,企業對員工的爭奪競爭將加劇,制造業與零售業互搶勞動力會有什么結果?恐怕零售業的勝算并不大。
而且,隨著經濟的持續低迷,加上這一輪成本屬硬性上漲、無回旋余地的特征,尚缺乏應對成本上漲競爭力的中小零售企業恐怕這一次是在劫難逃。可以預見,一大批不能消化成本上漲的中小企業必然會出局。從這個角度看,零售業新一輪的并購與整合,也許將陸續上演。此輪變革中,誰將會是主角?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