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諸葛亮最吃虧的地方是沒帶好人
2014-11-25 15:50:14 責任編輯:張昳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所以,柳傳志認為,敢想,敢于突破,目的明確,然后順勢而為,創新就在其中。
“你不能天天老把創新掛在嘴上,為了創新而創新,這就可能一事無成。企業為什么要創新?因為他不創新真活不了。比如像農業,我們要按照老規矩做,那就是一片紅海,那真是做的苦哈哈!土地流轉和確權以后,到底能在科技方面出什么效益,出來以后這個效益怎么能變成錢?你真得按照這個方向去研究才能出東西。所以一個企業創新,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企業機制、管理和文化,乃至商業模式的創新,最終結果是要拿業績來衡量的。”
同時,柳傳志還反復強調,今天的市場變化越來越快,往往是一件事沒想好,新的事情又出現了,所以有些事也只能邊做邊看。馬云對他說,要學會自己打自己,讓新淘寶淘汰舊淘寶,這些都讓自己對創新有了更多體會。
但是對于創新,柳傳志依然保持一種務實的冷靜。近期,網絡上流傳著柳傳志為聯想控股公眾號撰寫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創新是讓企業活得長、活得好的必要手段,但絕不是充分必要手段。僅靠創新,即使成功,企業會突然呈現威力,然而最后也可能會像在長跑比賽中的選手,中途某一段突然超越對手領跑而光鮮一時,后來又被人超越,甚至因體力透支落到最后。”
柳傳志的目標是:要把聯想打造成一家百年老店。
創新在產品,更在體制和文化
柳傳志說,他在聽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里面有些想法很怪、很有意思,聽了能給自己啟發。但他還是表示不能接受老羅的“U盤文化”:“U盤文化可能適合某些人,但整個社會大家不能都做U盤。你看沒看這次的亞運會?中國拿了那么多金牌,但為什么三大球一項都不行?就是因為不能搞配合,人人都忙著自己做U盤了!”
在他看來,做事中規中矩、一絲不茍,老板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老板叫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偷懶,也不越權,這叫“齒輪文化”,齒輪可以高效運轉,但本身不產生動力。聯想提倡的是“發動機文化”,意思是最高管理層是大發動機,而子公司的領導、職能部門的領導是同步的小發動機。“做發動機完成任務的感覺,和做齒輪完成任務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充滿了成就感。而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設計、執行之中,主人翁的感覺也越來越濃,小發動機苗子涌現得越來越多。這些小發動機不但可以不斷輸送人才,而且自己也想要更大的平臺。”
2001年,在大多數公司都在進行整合之際,柳傳志卻將聯想一分為二,由楊元慶和郭為分別領銜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而柳傳志則帶領母公司聯想控股,重新勾勒出了聯想新的商業版圖。同年,在聯想充當“總參謀長”角色的朱立南帶領一支隊伍,白手起家,殺入風險投資領域,13年后,作為聯想控股開展投資業務的先頭部隊的君聯資本,投資了200多家初創期和擴展期企業,并將其中的近30家企業推向了上市,已經成為業內最優秀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2012年,朱立南就任聯想控股總裁,正在全力推進聯想控股新戰略的全面實施。“聯想控股所設計的這種商業模式,沒有一個可以完全對標的企業。”柳傳志說。這意味著,聯想大大小小的發動機們正在進行著又一輪變革。
“中國商業實際發展的時間太短了,整個資本主義發展了幾百年,而我們經歷的時間卻很短,許多事情我們都沒經歷過,都不懂。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雖然比我們年輕,但和前人相比,我們也是年輕人。”柳傳志如是說,“歷史也是不斷往前突破前行的,現在也許又是一個大的突破期,在這個時期,年輕人走在了前面。”
企業家精神之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004年3月,一篇標題為《公司不是家》的帖子在網上迅速傳播。帖子的作者是一名聯想員工,在詳細描述了聯想正在進行的“殘酷”裁員場面之后,他發出感慨:公司就是公司,公司為我做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能為公司做貢獻,絕對不是像爸爸媽媽的那種無私奉獻的感情。
一個月后,在聯想新財年誓師大會上,面對臺下數千員工,柳傳志正式回應了這個帖子,在對作者的感情表示理解,并向被裁員工致歉之后,他更堅定地指出:“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問題,從大局的角度看問題,這才是最根本的以人為本,最根本的為員工負責。如果用為局部員工負責的方法去考慮問題,企業就會陷入一片兒女情長之中,完全無法發展,中國就會失去聯想。”
“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
“我是希望向這個方向去培養你的。當你由CAD部調到微機事業部,并在當年就把微機事業部做得有顯著起色時,我的心中除了對事情本身成功的喜悅以外,更有一層對人才脫穎而出的喜悅。在你開始工作后不久,諸多的矛盾就產生了。我是堅決反對對人求全責備的。如果把一切其他人得到的經驗硬給你加上去,會使得你很難做。”
這段話摘自1994年柳傳志寫給楊元慶的一封長信,在今年秋天又被人翻出來,在網上火了一段時間,字里行間飽含著他對楊元慶亦師亦父的感情。是年,29歲的楊元慶被提拔為聯想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
楊元慶外表給人的印象是忠厚、內斂、敏于心而訥于言。他25歲那年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后進入聯想,從在中關村騎著自行車銷售電腦起步,在37歲那年執掌聯想帥印,此后又操刀了聯想對IBM PC業務的并購。
然而對IBM PC的整合并不順暢。2008年年底,聯想集團出現巨虧,原因之一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全球商用電腦需求持續疲軟。但這只是個導火索,柳傳志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并購后聯想內部的管理和文化出現了問題。
基于這個判斷,2009年,65歲的柳傳志再度出山,出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元慶任CEO,形成“柳楊配”。柳傳志親自負責董事會的溝通與協調,并主抓聯想全球文化的重塑,以此保障CEO楊元慶沒有后顧之憂,能從容領兵作戰。
短短兩個季度之后,聯想扭虧,自此業績一路攀升。
2011年11月,在確認聯想集團已經“基礎堅實,前途光明”之后,柳傳志宣布卸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在給聯想集團全體員工的信中,柳傳志寫道:“在元慶的帶領下,聯想集團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優秀的領導團隊,他們以主人的姿態全心投入,在為這家公司工作。他們目標高遠,堅忍不拔,同時相互信任,配合默契,已經贏得了全體員工的信任。”
“我現在連董事也早就不是了,對于聯想,楊元慶肯定比我負責多了。”談及于此,柳傳志舒服地向沙發里一靠,笑了。
當然不只是楊元慶,柳傳志對聯想各個梯隊的接班人都有詳密規劃:“以人為本,就要把領軍人物的選擇和培養放在一個非常突出的地位。”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柳傳志說:“作為一個企業工作者,我希望這個企業能長期發展下去。我覺得要實現這個目標,就真的要有人真心真意地為企業著急,負責任,把它當成自己的企業。以人為本應該是辦企業的目的,而不是手段,這點是很重要的。”
對于選人的標準,柳傳志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價值觀認同,這也是他一貫強調的聯想高層德重于能:“選領軍人物,首先是得核心價值觀一致,為什么呢?這個人當真不合適的時候,你能夠調得下來。要是價值觀不一致,調都很難調下來,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震蕩或損失。”
柳傳志認為要讓企業始終保持健康狀態,就必須建立強大的企業文化,也要使年輕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企業一方面要激勵到位,但另一方面沒有文化配合的激勵也不行。你要在企業層面建立起一個更高的文化平臺,并吸納外界優秀的文化,形成一個很強大的勢能,這樣,企業的價值觀就不會被社會上的一些不良思潮所左右。”
要給馬謖們試錯的機會
柳傳志好讀書,年輕時,他喜歡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名著。2007年的5月,他和聯想一批退休的老干部去參觀了成都武侯祠。當時“春和景明、郁郁蔥蔥”,在大家欣賞景色的時候,柳傳志卻在思考著另外一些問題。參觀完后,他寫了一篇心得,詳述自己對諸葛亮的看法:
諸葛亮之敗,固然有當時復雜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很多因素,但我認為他本人培養人才不力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他用兵點將的時候,一般我們很難看到核心團隊成員的決策參與,更多是諸葛亮個人智慧的專斷,這種習慣導致了后來蜀漢政權內部對諸葛亮的絕對依賴,廣大謀臣及將領缺乏決策的實際鍛煉。他身居丞相高位,工作不分大小多親歷親為,“自校簿書”,“罰二十以上親覽”,沒有放手著力為蜀漢政權造就和培養后續人才,以致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局面。他最后選定姜維做接班人,也主要還是讓姜維任事,對姜維如何定戰略、如何處理內政,尤其是處理與成都朝廷集團的關系等方面,缺乏悉心培養指導。
柳傳志用這篇文章來勉勵自己。他說,這件事給他最重要的一個啟示是,除了敏銳的洞察力和戰略的判斷力之外,培養人才,選好接替自己的人,恐怕是企業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了。
多年之后,柳傳志舊事重提:“那次我到成都去看武侯祠的時候,認為諸葛亮最吃虧的地方,就是沒有解決好帶人的這個問題,他就是太強調事必躬親,但是實際上你要真帶人干活,卻都自己控制、把握著,別人就沒法鍛煉了。他那時候應該讓姜維去主持戰局,哪怕打了敗仗再進行總結,也是好的。”
柳傳志甚至提到“揮淚斬馬謖”的典故:“像馬謖,諸葛亮明確規定了你應該怎么做,你沒那么做,果然錯了,因此蒙受了很大的損失。但其實在某些局部戰役上,就是應該讓他自己去設計,回來咱們再復盤,這樣的話他才會成長。說蜀中無大將,這個話沒有道理,前一撥人太強了,老占著這個位置,你讓后一撥人怎么有機會鍛煉成將材?我堅定不移地相信后面年輕人的智商、才干,絕不會比前面的差!”
“我一直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工作狂,好像離了工作就沒法生活。我非常希望有一天能看著都是年輕人在受累,我欣賞他們的成果,也是欣賞我的成果。”柳傳志如是說。
打造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是這些年柳傳志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家族”是指沒有血緣關系,而是通過機制和文化保障企業得以傳承下去;“家族企業”是指公司最高層必須是有事業心的人,“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