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華為曾有一段時間發不起工資
2014-12-23 15:14:40 責任編輯:張昳 來源:TechWeb
余承東:華為的營銷渠道和零售能力很弱
【TechWeb報道】12月23日消息,首屆黑馬創交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華為CEO余承東在這次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表示,1993年曾經有一段時間,華為都發不起工資,任老板給我們打白條。
“我記得那時我到深圳的時候,大家說深圳南山一家小公司,當時我是在學校里給人做科研項目,他們說這是一家小公司,很多學生去了非常喜歡,我只想到華為轉一轉,在那幾天就走的,結果留下了,覺得氣氛非常好,初創的公司充滿著朝氣、活力,雖然我們像大學一樣,在公司食堂吃,在公司干活,一幫都是學校出來的年輕人,辦公室后面還有一排柜子,還有睡的床墊,晚上熬夜干活,睡到公司里。那時候深圳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年輕人創業的小公司。”余承東這樣描繪當初對華為的印象。
對于榮耀這個品牌,余承東表示,用榮耀跟小米這樣的公司去競爭。而華為是跟蘋果、三星競爭的,我們有一個高端品牌,有一個中低端品牌,有一個互聯網品牌,互聯網品牌就是榮耀。
“經歷了挫折。還有華為的P6這款產品終于取得成績,賣了四五百萬臺,也是賣的比較高價格,在歐洲賣四百多歐元,而且獲得了歐洲最佳智能手機大獎,我們決心要做最好的產品,不僅薄,而且外觀很精致,賣得不錯。最近Mate7月產能近百萬,還是供不應求,確實賣得非常好,現在在中國高端產品里面,我們是3699的價格,在市場價格賣到四千多,五千多,大家有舉手的,感謝大家的支持。”余承東說。(然雨)
以下為余承東演講全文:
今天我的題目是創業一條關于夢想和勇氣的道路。大家知道華為今天你們剛創業,是小公司,剛開始的階段,但我想說的是華為今天大家想的是華為是一個大公司,但是我想說的是華為其實也是一家曾經過去非常小的小公司,而且我們雖然說我們今天是一個大公司,但是我們華為也一直走在創業的道路上,也在不斷的去挑戰,不斷的去前進,有可能是在內部的創業,也是在創業道路上,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華為1987年成立的,那一年我還在上大學,我沒有參與到最早期這段時期,我們當時代理交換機,小作坊,任老板帶著四個人創業,相當于做買賣,賣東西。當時我們的夢想是什么呢?我們要用我們卓越的產品屹立于通信之林,從代理別人的產品到后來做自己的產品,我加入華為的時候是1992年底、1993年初,再過幾天就是22年了,這個時候華為有夢想,我們要做最好的成功交換機,原來我們代理別人的產品,跟你們創業一樣,代理東西賣東西,后來我們做自己的產品。那一年年末下一年的年初,我加入了華為,那時候我們有20多個研發人員,賣東西的人間起來兩百多人的小公司,其實我們是一個創業型的小公司,也沒有很多流程、制度,很多東西都還沒有,憑著干勁,從學校走出來的年輕人,當時92年、93年深圳那時候就是一個中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階段下海,跟你們今天創業的人一樣,也需要一定勇氣,出來的時候,大家對到深圳創業的,包括到華為去的,當時華為是其中一家小公司,搞通訊業的一家小公司。
我記得那時候我到深圳的時候,大家說深圳南山一家小公司,當時我是在學校里給人做科研項目,到深圳去,他們說這是一家小公司,很多學生去了非常喜歡,去了不想走。我只想到華為轉一轉,感覺一下,在那幾天就走的,結果留下了,覺得氣氛非常好,初創的公司充滿著朝氣、活力,雖然我們像大學一樣,在公司食堂吃,在公司干活,一幫都是學校出來的年輕人,辦公室后面還有一排柜子,還有睡的床墊,晚上熬夜干活,睡到公司里。那時候深圳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年輕人創業的小公司。從1992年做成功交換機以后,第一臺成功交換機是94年上市,當時交換機賣得非常貴,利潤非常好,那時候成功交換機巨額的利潤,單臺交換機,我們迎來公司快速發展。那個時候華為就從一個小公司,不知道能不能活下來的公司迅速成長起來,1993年曾經有一段時間,華為都發不起工資,任老板給我們打白條,任老板說我們會成為中國最大的通訊企業,我們當時都笑話,怎么可能,我們都活不下來。94年第一代成功交換機開發出來的時候,華為來了另外一位小伙子,叫陳壽濤,他做市場,拉我一起在內部創業,做移動通訊,做無線,他負責市場,我負責研發,我們倆開始華為的無線。華為那時候的無線我們做了第一代產品,無線來覆蓋,叫ETS,因為電話線在農村太遠,拉過去不容易,通過無線的方式來接電話機,空中無線連接,到下面插個電話機進去,這款產品也是我們內部創業很艱難。雖然我們大學里學無線,但還是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那款產品掙了不少錢,二三十億的利潤。從96年開始,我們正式處理了無線產品線,我們開始做移動通訊,我招進來一個人叫侯金龍,組建團隊,繼續招人,組建了團隊,也就是后來中國移動通訊產業的開始。再后來就是國內的中興挖了一些人,把我們資料全部偷走,做他的產品,兩家公司交惡就從這時候開始。
我們做移動通訊的時候,我們知道未來的時代,從固定交換機會到移動通訊時代,那時候大哥大非常牛,買的第一個大哥大兩三萬塊錢,那時候都是富人用的東西,94年一萬八一個手機,從三萬多變成數字時代一萬八一個手機,那時候90年代初工資收入都不是很高的時候,是非常昂貴的東西。所以我們做這種產品,華為進入這個領域也非常艱難,我們做這個產品,中國自己的運營商都不認可我們。我們作出的產品,連找個實驗局都找不到地我們在內蒙開的,所以即使在華為公司在交換機取得一定成績以后,在進入移動領域一樣很難立足,非常艱難。但是我們從不認可到得到認可,都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再往后可以看到99年華為進入海外,97年準備海外市場,99年大規模進入海外市場,剛開始也是不認識,任老板搞一個誓師大會,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我們進入窮的國家,賣無線接入產品,后來賣固定交換機產品,傳輸產品,慢慢做過來,后來我們進入歐洲,歐洲非常難,歐洲這個市場產品不是賣不掉的問題,送都送不掉,送多了別人不敢要,因為歐洲高端市場,非常難。華為后來取得了一個突破,靠的是我們創新性的產品。當時我負責華為無線,靠創新的優勢,獲得歐洲認可,從此我們在歐洲開始立足,今天華為成為歐洲主力的供應商,我本人在歐洲也工作過,我們把市場份額從百分之二點幾提升到三十幾,也靠一個創新力的產品才能搞定,靠M2的產品不行,還要靠有差異化的創新的產品,華為的產品可以比別人賣得貴,我們產品要真正能夠給客戶帶來價值,這是我想分享的一個例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b>【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