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始人雷軍做電動汽車 會顛覆還是添堵?
小米創始人雷軍
近日,小米公司創始人、CEO雷軍公布了公司上半年的業績,手機銷量同比去年增長33%。在國內市場,小米手機銷量再次奪魁。然而,雷軍并不滿足于此,而是不斷改變發展的路子。從手機到電動汽車,小米的發展,其實是一個品牌走向融合的過程。
小米的優點在于其能夠準確的抓住用戶想要的是什么,并迅速做出反應,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小米殺入手機市場并迅速獲得成功的原因正是小米告訴了消費者手機也有"性價比",于是"性價比"便成為了這幾年手機行業廣泛流傳的詞匯。小米手機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高性價比的代言人。
另外,小米的另一個強項就是對于資源的整合能力,為了迎合用戶需求,小米可以拉攏各種企業,進行資源的整合,來打造自己想要的產品。在小米著力發展手機行業的同時,小米推出了智能電視、智能路由器、手環、空氣凈化器、凈水器等,目前約有幾十種產品。近期,小米還將與美的聯手打造智能空調、與李寧聯手推出智能跑鞋等。但是小米近期推出的產品,越來越不能抓住用戶的真正痛點,不痛不癢的產品還要賣那么貴、還要搶購,例如與美的推出的1匹智能空調,賣到2699元,"智能"這兩個字真的那么值錢嗎?小米似乎偏離自己的初衷越走越遠。
小米電視官方微博發布預告,將與Uber聯手合作,共同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配送小米Note手機。在小米與Uber合作之后,上述兩個國家的消費者將可以預訂小米Note智能手機,這種預訂與客戶呼叫Uber的打車服務方式相似,在預訂之后,小米將聯手Uber把手機配送到客戶手中。
在手機業務上,小米似乎已發展至瓶頸階段,缺少技術與核心專利成為了小米手機未來發展的最大阻礙,所以小米如此瘋狂的開拓其他業務。但與其弄一些簡單的小玩意,不如借助自己強大的整合能力做汽車,也許才是更好的出路。
其實關于小米欲做電動汽車的消息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網絡上流傳開來,盡管雷軍曾對這一消息進行辟謠,但種種跡象表面,小米汽車的誕生只是早晚的問題。雷軍從去年開始便多次造訪美國特斯拉的工廠,與特斯拉CEO馬克斯多次探討關于智能汽車的前景,即便是開始沒有想法,但經過多次交流,雷軍也很難不動心;而近日,小米科技的多項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在國家專利公告系統中公開,根據專利文件顯示,小米已申請了車輛定速巡航、車輛操控、車輛導航、停車信息預測等十幾個智能汽車方向的發明專利,從申請文件來看,小米似乎對于汽車產業涉足較深,其申請的定速巡航與車輛控制都是傳統汽車廠商的看家本領,而車輛導航與停車預測才是科技企業的強項,這樣看來小米似乎想要“包攬”有關于汽車科技的大部分核心技術,而不像其他科技/互聯網企業那樣,專攻車載互聯方向。
這一次小米并沒有做出回應。小米如此低調甚至刻意回避也許是因為沒有準備好,但小米汽車這一產物定將會在某一天與大家見面,甚至會像小米手機一樣顛覆整個行業。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2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