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失敗190次后終于獲得成功
今年85歲的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她成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歷史上第12位獲得該殊榮的女性,也是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
成功 在190次失敗之后
青蒿素是從中藥黃花蒿中提取的一種抗瘧成分,具有抗白血病和免疫調節功能。
上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此時正值美越交戰,美國政府稱,1967年—1970年,在越美軍因瘧疾減員80萬人,瘧疾同樣困擾越軍。美國不惜投入,篩選出20多萬種化合物,最終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瘧新藥。越南則求助于中國。
1967年,中國正處于“文革”時期,毛主席和周總理下令,聯合研發抗瘧新藥。
遍布全國60多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開始研發抗瘧新藥。中藥部分的不同研究小組開始嘗試多種中藥,篩選出的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均未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
1969年,39歲的屠呦呦加入“5·23”。她從整理歷代醫籍開始,四處走訪老中醫,編輯了以640方中藥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繼而組織鼠瘧篩選抗瘧藥物。
經過200多種中藥的380多個提取物篩選,最后將焦點鎖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實驗發現,青蒿的抗瘧效果并不理想。
但歷史記載認為青蒿確實可以治療瘧疾,并且收效顯著。屠呦呦認為,很有可能在高溫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掉了。她改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用乙醚提取這一步,至今被認為是當時發現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約瑟夫·戈爾斯坦曾說:“生物醫學的發展主要通過兩種不同的途徑,一是發現,二是發明創造。”屠呦呦表示:“很榮幸,這兩條路我都走了。”
“這一發現緩解了億萬人的疼痛”
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該獎項的頒獎詞寫道:“屠呦呦的這一發現,緩解了億萬人的疼痛和苦惱,在100多個國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尤其是兒童的生命。”
據世衛組織2009年的統計數據,世界上約有2.5億人感染瘧疾,將近100萬人因感染瘧原蟲而死亡,如果沒有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那么2.5億瘧疾感染者中將有更多的人無法幸存下來。
拉斯克基金媒體負責人評價:“她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使現代技術與傳統中醫師們留下的遺產相結合,將其中最寶貴的內容帶入21世紀。”
美國主流媒體也曾對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評價。《紐約時報》援引世界衛生組織的評論說,這種藥物是消滅這種疾病的“首要療法”。
“三無”教授生活中是粗線條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她的名字緣起《詩經·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其中的“蘋”指的是蒿類植物。或許是冥冥中的安排,屠呦呦的人生注定要與這棵神奇的小草連在一起。
她是我國著名的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這位造福幾億人、被稱為“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醫學創舉”的發明者之一,卻是個實實在在的“三無”教授。沒有博士學位,沒有海外留學經歷,沒有中國兩院院士光環,但歷史沒有掩埋智慧的光芒。
她的高中同班同學陳效中回憶,屠呦呦生活上是個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證找不到了,讓陳效中幫忙找找,“我打開她的箱子,發現里面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么停當。同學們見了后都笑話她。她家務事不靈光,成家后,買菜、買東西之類的事情基本上
陳效中還“爆料”:“還有一次,我們幾個人來寧波開會,她因為要出席一個重要場合,多留了一晚,第二天單獨坐火車回京。結果,發生了一件非常好笑的事:火車停靠途中站點時,屠呦呦下車走走。結果,火車開走了,她竟然被落下了。”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2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