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曹湘洪:PX絕非劇毒 比汽車尾氣毒性更低
“汽車尾氣中的氧化氮毒性比PX強”
曹湘洪強調,在世界諸多化學品名錄和我國危險化學品名錄中,PX都被描述為低毒的基本化工原料,它的毒性與汽油差不多,比汽車尾氣要低很多。
“每天開車排放的尾氣中有氧化氮,在有毒物質名錄上,氧化氮的毒性比PX強。”曹湘洪介紹說。
曾有專家通過學術對比介紹,PX的毒性大于食鹽小于酒精,與咖啡同級。有人發問:“那么PX喝下去會怎樣?沾到皮膚上會怎樣?”
曹湘洪解釋,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屬性、不同的應用場合,雖然PX與咖啡毒性相當,但咖啡可以喝,PX不能喝。就性能而言,衣服上沾到油污以后,用汽油可以洗干凈,用PX洗同樣沒問題。
向《對話》主持人提供防護手套的,是一位在實驗室中研究了十幾年PX技術的科研工作者。他表示,PX盡管是低毒,但也是有毒的,如果皮膚反復接觸PX,會變得干裂,這說明它實際是有危害的,實驗室里的技術人員不得不在敞開的設備中采樣,進行這樣的經常接觸有必要戴上手套、防護面具等。
因為PX的學名“對二甲苯”中有一個“苯”字,而苯是致癌物質,因此,很多反對PX的人擔心,PX會導致癌癥。
對此,曹湘洪介紹,按照國際癌癥研究中心論文集搜集的數據,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證明PX有致癌性,因此,該中心將其劃分在“不能確定是致癌物質”一類中。但曹湘洪也表示,長期高濃度接觸PX,對人體一定會產生影響。
據《人民日報》報道,醫學資料顯示,人體吸收過量的PX,會對眼部以及上呼吸道造成刺激。長時間接觸PX,也可能導致頭痛、煩躁、抑郁、失眠、疲勞等癥狀,嚴重者可以造成短期記憶障礙。美國曾有實驗表明,PX會對胎兒造成一定影響,專家建議孕婦或者哺乳期婦女盡量減少接觸PX,就像應盡量減少接觸酒精、煙草和其他藥物一樣。
有人關心,低毒累積多了會不會變成劇毒?
“PX揮發到大氣里,很容易在自然條件下光降解,毒量就消除了。”曹湘洪解釋,而且人體有排毒功能,就像喝酒,一次喝多了會倒下,每天喝一點則會排出去,不能簡單說長期累積以后低毒就會成為劇毒。
生產風險不等于事故
即使知道了PX及其產品的低毒性質,很多人還是反對PX項目,他們擔心生產過程中會有泄漏、爆炸,以及排放的污染物對人體和環境有害。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只有很少部分人能直接接觸到PX,其中一部分在實驗室里——就連生產車間的工人,也只是偶爾能聞到一些氣味而已,因為它的生產過程是全封閉的。
楊五良是燕山石化二甲苯裝置工藝班長,1984年技校畢業就進了工廠,已經在PX的生產一線工作了30年,住處距離車間步行15分鐘左右。
楊五良描述:“剛一下廠時就覺得有點兒香味,其他沒有覺得怎么樣,在了解了整個生產過程和裝置以后,覺得這東西真沒什么了不起的。天天在裝置現場,當班期間每小時都要巡檢一次,檢修時(PX)沾在皮膚上會稍微有一點白印,拿水一沖完事兒。”48歲的楊五良身體結實,面色紅潤,很多人猜他只有38歲,他驕傲地告訴大伙,自己的兒子已經讀高二了,個子更高,身體更結實。
“但我要如實地講,PX的生產過程是有風險的。”曹湘洪曾經是中石化集團公司副總裁,在石油化工企業工作了30多年,也直接管理過車間生產,接觸過各種各樣的石油化工裝置。
曹湘洪說,石油化工生產確實是危險的生產過程。以煉油為例,加工的原料是原油,出來的產品是汽油、柴油、煤油等,原料和產品都是易燃的。還有一些生產過程的壓力很大,最高可達3200公斤/平方厘米,“相當于一個指甲蓋兒的面積上承受3200公斤壓力,你說危險不危險?”有些是高溫煉制,有一點兒泄漏就會著火,引起爆炸。
但風險不等于事故。曹湘洪表示,根據自己對各類石化裝置風險的認識,PX生產過程比其他石化生產的風險相對較小——它的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很多分過程中的反應壓力和溫度都不是很高,最高壓力只有30多公斤/平方厘米,最高500℃的反應溫度也是石化生產中的常規條件。
并且,在PX裝置設計上,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物料泄漏為例,曹湘洪介紹,生產現場有可燃氣體報警器,發生泄漏時能夠提醒工作人員把裝置停下來,有時候泄漏會直接泄漏到地下罐里,不可能跑到外面的街區上,現在很多企業都使用雷達測漏儀,能夠檢測到管線、閥門、接頭出來的非常少量、鼻子聞不到的泄漏,檢測后就可以進行處理。
曹湘洪特別提醒,其實天然氣的爆炸范圍比PX的爆炸范圍大得多,天然氣一旦泄漏會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爆炸威力特別大,可以毀壞整個房間甚至整座樓房,他建議人們在使用液化氣和天然氣時要注意安全防范。
“大家都去動物園看過老虎、獅子,如果籠子沒關好,老虎跑出來,就會傷人。”在曹湘洪看來,這就像石油化工生產過程,有風險,但不等于事故。
對于PX生產過程中的排放,曹湘洪解釋,工廠必須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上脫硫、脫硝、除塵裝置,生產排放的氣體及污料要進行回收處理,不允許直接排放,這與其他企業相似。PX生產過程中會有副產品——苯,這是致癌物,不允許進入到環境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