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藥改革引業內上書反對 “唯低價是取”傷害了誰?
廣東正推進醫藥改革,引發業內巨大反彈。
“我們的機構面臨改革,可能很快就要撤銷。”6月6日,廣東省藥品集中采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醫藥采購平臺)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取代該平臺的或是傳言中的“廣東藥交所”。有消息稱,廣東省衛生廳已經與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和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簽訂承辦廣東藥交所的協議,這意味著廣東一直以來聲稱要建立的“第三方交易平臺”最終浮出水面。
而此前的廣東藥品交易新規征求意見(以下簡稱新規)也引發了醫藥界的一場大地震。新規不但引發了5月20日滬深兩市醫藥板塊“熊”冠全市,更是迅速召來醫藥巨頭與幾大行業協會的激烈抨擊,并上書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呼吁對新規進行“根本性修改”。
但廣東推行醫藥新政的決心似乎并未動搖,其回應甚至有些“針尖對麥芒”。“我們會聽取企業的意見,肯定有一些調整,但大的框架不會變。”廣東省衛生廳一人士表示。
向藥價虛高開火
5月17日,廣東省衛生廳在其網上掛出了《廣東省藥品交易規則(試行)(征求意見稿)》等5個醫藥交易新政征求意見的文件,旋即引來醫藥行業大地震。5月20日,文件公布后首個開市日,上市公司整個醫藥板塊跌幅達到2.25%“熊”冠滬深兩市。
根據《廣東省藥品交易規則(試行)》,低價藥品和臨床必須且采購困難品種屬政府定價的,以政府最高零售價扣除最新順加差率后的價格作為入市價;入市價即為交易價,不競價、不議價,由醫療機構直接遴選生產廠家和品規,實行網上交易。
“根據規定,每次報價結束后,交易平臺自動提示每個廠家的報價名次,但廠家只能看到本廠家的名次,加上‘報價最低的為交易品種’這一規定,迫使廠家為了中標自覺主動地降價。”中國醫藥[0.00% 資金 研報]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對外公開指稱,廣東的交易新規是一種“以降低藥價為目的”的網上交易,“唯低價是取”依舊是核心做法。
6月6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向媒體證實:6月初,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醫藥工業科研開發促進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化學[-2.88% 資金 研報]制藥工業協會等5家醫藥行業協會聯合向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衛計委、藥監總局,以及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時遞交了一份建議文件,呼吁廣東對新規進行“根本性修改”。
這5家行業協會認為,廣東藥品交易新規是新形式的“唯低價是取”。基本藥物招標雖然采取了經濟技術標和商務標綜合評審,但經濟技術標只占10%權重,價格占90%,基本上仍是最低價者中標。據悉,除“唯低價是取”外,藥品質量層次劃分、競價頻次、劑型合并競價、低價藥界定等亦是五大協會質疑的焦點。
廣東某二甲醫院院長表示,廣東的藥品交易新規無疑比現有的方案要好,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藥價虛高的現象,“醫生回扣”的操作空間也將大大壓縮。“之所以遭到藥企的反對,是因為挑戰了行業的潛規則,這些藥企已經習慣了過去的經營模式,新的規則可能會給行業格局帶來很大變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