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將超過5000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到,“十二五”時期,北京將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提升高技術產業的規模、質量與效益,將北京建設成為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領區和全球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五大成就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高技術處負責人介紹,“十一五”時期高技術產業已成為推動首都經濟持續、高效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國內領先。“十一五”期間,北京高技術產業快速持續增長,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據前瞻數據庫監測顯示,2010年,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695.4億元,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速達15.1%,占全市GDP比重達19.56%。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155.1億元,年均增速達18.2%,占高技術產業比重由2005年的70%提升至80%;高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20.3%,對首都服務經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優化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
二是中關村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凸顯。據前瞻數據庫監測顯示,2010年中關村園區實現增加值2644.6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19.2%,比“十五”期末提高了5.5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能力顯著提升。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承擔起國家自主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和探索發展的重大使命,示范區要素集聚與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
三是高端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10年全市研發經費支出實現比2005年翻一番,專利申請量、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達到2005年的2.5倍和3.6倍。在高技術前沿領域取得一大批關鍵技術突破和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創新成果,制定了一批國際標準,形成了云存儲服務和云計算服務器、數字虛擬和視覺影像等一批先進技術和產品。
四是先進技術和產品助力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技術、鋰離子動力電池、數字視覺技術等自主創新產品應用于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膜生物反應器技術應用于南水北調污水處理工程;稀土永磁材料、飛行錄音及存儲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軟件MAPSGIS等產品助力嫦娥探月、神舟飛船等國家重大工程。以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NGB)、寬帶無線接入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加速“十城千輛”工程推廣;以太陽能技術、綠色照明技術、節水技術、垃圾處理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五是政策創新與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圍繞創新型城市建設,出臺了人才、科技平臺、科技中介服務等一系列加速高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文件。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等載體建設穩步推進,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加速設立,創新型行業組織不斷涌現,中關村人才特區加速建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漸趨完善、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產業創新發展環境顯著優化。
機遇與挑戰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表示,“十二五”時期,北京高技術產業發展將面臨更加復雜、多樣的內外部發展環境,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是全球孕育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產業創新與要素競爭面臨新挑戰。北京高技術產業肩負著引領我國參與新一輪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的重大使命,面臨新技術革命契機,也面臨激烈的發展競爭。
二是我國處于創新推動轉型戰略機遇期,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新環境。
三是首都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面臨新契機。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打造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面臨新的重大契機。濱海新區、曹妃甸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等一批高端集聚區加快建設,為北京高技術產業加強產業鏈合作、發揮創新資源優勢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區域間在產業要素布局、重大項目招商、產業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新問題。
四是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重要戰略部署,這將為北京高技術產業做大規模總量、拓展空間、培育新興增長點帶來良好機遇,也將對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高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務。
五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全面加速,承擔創新引領與示范帶動新使命。按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戰略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政策先行先試優勢,北京高技術產業發展應進一步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創新能力建設、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的部署和探索,發揮在全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五大目標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表示,北京將堅持高端化、總部化、集約化、輕型化、低碳化的產業發展方向,提升北京高技術產業規模、質量與效益。
北京市提出的“十二五”五大目標,一是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高技術產業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到2015年,增加值超過5000億元,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同期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左右。二是產業結構實現新提升。到2015年,高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80%。三是自主創新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技術交易額突破1800億元,在高端產業和前沿領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和標準,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產品品牌。四是集聚發展形成新格局。打造一批以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光電顯示、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高端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千億級特色產業基地,力爭打造2個萬億級高技術產業帶。五是國際化發展邁出新步伐。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超過40%,力爭培育1-2家世界500強高技術企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