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宜昌高新產值697億元 同比增長36.09%
今年第三季度,宜昌市高新技術產業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據市統計局10月26日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宜昌共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697.58億元,同比增長36.09%;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91.78億元,同比增長21.0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1.26%。“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先進制造、生物醫藥與醫療機械、新能源與高效節能、電子信息等領域,分別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90.27億元、92.16億元、82.14億元、17.18億元和14.34億元。”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宜昌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積極落實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高新技術產業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幅度來看,長陽、興山、點軍、枝江、夷陵分別以559.81%、92.89%、84.46%、84.06%、65.15%的增幅位列全市前5名。
市科技部門繼續強化協調服務,著力推進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積極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創新聯合體,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先導作用,促進高校、科研院所技術人才和科技資源優勢與企業的資金、生產基地和市場網絡優勢的對接和互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相繼建立了國家級創業中心、海外學人創業園、南苑科技創業園、國家專利技術宜昌交易中心、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平臺、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臺和企業院所研發平臺等,極大地提升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能力。長機科技、華強科技等企業分別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船重工集團第710研究所等建立了多層次的聯系,組建創新平臺56個,培育創新團隊100多個,創新人才2000余名,開展合作課題200多項,誕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
結合資源優勢和重點領域,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幫助更多企業進入高新技術企業行列,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會同稅務、財政等部門落實企業技術開發費150%稅前抵扣等優惠政策。對列入全省創新型建設試點的企業,以及市級創新型、成長型建設試點企業,幫助制訂成長路線圖,在項目、服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升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大力促進創投機構與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合作,搭建雙方進行信息交流、項目洽談、投融資需求對接的平臺,市科技局先后與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湖北銀行、浦發銀行簽訂了科技金融合作協議,促成28家企業與創投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協議投資金額達5.66億元。
同時,市科技局開展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認定工作,促進企業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前瞻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宜昌累計已有市級工程技術中心46家,市級重點實驗室27家,取得省市級以上研究成果和發明專利400多項,成立各種孵化器3家,孵化企業100多家。納入統計的高新技術產品達400多種,活性干酵母、特種玻璃、金剛石鋸片基體、數控插齒機、阻燃抗扭轉風能電纜、大功率雙向液壓式開口機等一批產品擁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宜昌高新科技取得突破性進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