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年投萬億提速基建 10年超越長三角
湖北長江經濟帶
湖北開始發力基建投資。
8月5日,經過一年多的編制,《湖北長江經濟帶“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出爐。據《規劃》,經濟帶內的沿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建設計劃涵蓋了橋梁、鐵路、公路、機場等多個領域。《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湖北長江流域將再添13座跨江大橋,并建成多條高速公路和城際鐵路,同時要進行多個機場的擴建工程。
僅完成上述項目需要的投資就達3000億元。據前瞻網記者測算,每1元高速公路投資可拉動3元的GDP產值增長。按照1元投資產生3元GDP的比例來測算,未來三年,湖北長江經濟帶三年內GDP將達到4萬億元左右,其投資總額將超過1萬億元。
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一批沿江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拉動湖北長江經濟帶GDP提升的“急先鋒”。
長江沿線基建提速
“十二五”時期,湖北擬建的13座橋梁預計總投資將超過500億元。這只是湖北長江經濟帶投資大盤的一部分。全部基建項目總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
《規劃》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將達到1.53萬億元左右,年增長12%左右,占全省的比重60%以上。
根據《規劃》,湖北長江經濟帶包括長江干流湖北沿線武漢、黃石、宜昌、荊州、鄂州、黃岡、咸寧、恩施等8個市州的48個縣市,國土面積54168.5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9.1%。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早在2010年,湖北便通過了《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總體規劃》(下稱《總體規劃》),提出通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把湖北長江經濟帶建成引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現代產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生態文明示范帶。
參與《規劃》編制的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表示,《規劃》相對于此前公布的《總體規劃》更加細化,并結合發展實際對一些指標做了調整。例如,在發展目標上,《規劃》較此前公布的《總體規劃》增加了1700億元。
未來加快基礎設施投資仍是拉動經濟增長見效最快的方式,以鐵路、公路、機場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將成為投資主要方向。根據投資計劃,“十二五”時期,湖北擬建的13座橋梁預計總投資將超過500億元。這只是湖北長江經濟帶投資大盤的一部分。據粗略測算,全部基建項目總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
湖北長江沿江城市也借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東風推出了交通基建投資規劃。例如,僅荊州一地交通投資將達近600億元。據荊州市交通局公布的《荊州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調研報告》顯示,荊州將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投資590億元,其中公路392.3億元,港航181.3億元,站場9.7億元,其他項目6.7億元,力爭到2020年實現鐵路、公路、水路、機場、站場的“無縫隙對接”。
如何破解資金困境也成為項目能否最終落地面臨的現實考驗。荊州市交通局負責人指出,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是上級補助投入、骨干企業自身投入、特許經營權置換、土地置換、優惠政策吸引、財政預期增長投入、招商引資、放開市場鼓勵民間資本投入等途徑。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1年荊州市全市全口徑財政總收入僅為74.50億元,這些財政收入要帶動600多億元的交通投資顯然是不夠的。
力爭十年超越長三角
力爭經過10至20年的建設,使得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具有全國性影響、對廣大中西部地區具有強大輻射和帶動能力的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力爭經過10至20年的建設,使得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具有全國性影響、對廣大中西部地區具有強大輻射和帶動能力的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規劃》稱,“十二五”期間,要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主中心,宜昌、黃石、黃岡、株洲、湘潭、九江、景德鎮為次中心,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通過整合區域內經濟、文化、科技和資源、區位等優勢,加速區域交通、產業、商貿、金融、技術、人才、信息等市場一體化進程,初步形成跨省域的經濟高度一體化的城市集群。
事實上,湖北諸多沿江城市已開始大力推進產業沿江布局,并推進跨江合作戰略。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黃石市黃石港區已與黃岡市浠水縣簽訂跨江聯合開發框架協議,共建鄂東濱江新區。雙方約定在不改變行政區劃的前提下,按照“利益共享”的原則,進行跨江聯合開發試點,以解決黃石市發展空間局限問題和浠水縣投資不足問題。
荊州也開始大力實施跨江發展戰略,在下轄的公安縣埠河鎮建設江南新村,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此外,湖北黃梅縣的小池鎮也加快了對接、融入九江的步伐,充當“中三角”湖北與江西對接的橋頭堡。
“湖北長江經濟帶肩挑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旅游圈,相互之間也有重疊,共同構成了湖北經濟發展的集聚帶。”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表示,長江經濟帶作為湖北的重要發展軸線被寄予厚望。
而長江之隔,交通不暢也成為制約沿江地區發展的軟肋,造成沿江部分地區存在經濟發展差距。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認為,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首先要發展交通,橋梁建設可使長江兩岸的產業發展得到延伸、融合。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也認為,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構建出水運、鐵路、公路、航空全方位運輸網絡,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長江綜合運輸體系的效益,對支持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和各種要素向沿江聚集,加快沿江產業布局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