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態市建設“十二五”規劃
三、規劃目標與指標體系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胡錦濤總書記“真正把天津建成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市”重要指示精神,以構筑生態宜居高地重要戰略部署為指導,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以《天津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為綱領,立足天津市的基本現狀,求真務實,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方法和技術,統籌謀劃好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人居、生態文化五大體系重點任務,促進綠色增長和低碳發展,努力營造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狀態,為全面建成生態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編制原則。
以人為本原則。以人類活動為核心,充分考慮人類居住、生活,建設宜居城市,完善各項保障措施,構建和諧天津。
協調發展原則。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共贏”。增強生態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
實事求是原則。立足天津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環境資源約束條件,科學合理地設置規劃目標,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生態市建設。
(三)總體目標。
從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的戰略高度,樹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環境改善優化經濟發展,以生態建設打造宜居高地,通過生態安全、資源效率、污染物總量三條底線的設定,形成全市“五帶、四廊、三區”的基本生態格局(一個基本格局、三條底線、五大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為把天津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市打下良好基礎。
(四)規劃目標。
1.高效利用自然資源。
保障水資源與節水。構筑多水源優化配置體系,確保水資源供需平衡;實現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繼續推進海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達到20%;力爭2.44億立方米生態用水量,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量耗降到11立方米左右,整體節水水平處于全國較為領先水平。
優化能源結構與節能。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形成清潔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利用模式;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推動高碳產業低碳化,嚴格限制高耗能產業發展;構建高效、可持續的能源消費體系。
高效利用土地資源與節地。推進土地綜合整治、污染及退化土壤修復治理,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
2.持續增強生態環境服務功能。
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以濕地、林地及各類受保護地區為重點,開展生態修復,遏制生態退化趨勢。到2015年,全市濕地覆蓋率大于15%,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比例高于12%。
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構建覆蓋全區域的“五帶、四廊、三區”的生態安全格局。“五帶”包括薊運河、潮白新河、海河-北運河、獨流減河、子牙新河五條河流生態帶,“四廊”包括西部防風固沙生態廊道、津薊高速生態廊道、唐津高速生態廊道、東部濱海生態廊道,“三區”包括薊北山地生態功能區、大黃堡-七里海和團泊洼-北大港重要生態功能區。
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任務,加強重點行業污染全防全控,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年好于或等于2級標準的天數占全年監測天數的比例大于等于85%,大氣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年均值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市水體消除黑臭、實現水清,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全力保障環境安全。
3.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產業體系。
加強清潔生產,推進重點行業生態化轉型。圍繞臨港石化、重型裝備制造業、冶金、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等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實現產業的層次提升與閉合循環。到2015年,應當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通過驗收的比例達到100%,重點行業資源環境效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促進北方環保科技產業基地新跨越,將天津市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乃至全國生態產業發展的典范。到2015年,建成1個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推動3-5個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
4.創建生態適宜城市。
制定綠色低碳的交通發展政策,推進公共交通的建設,鼓勵居民綠色出行;依托天津市雙核發展廊道和濱海地區,建設綠色社區示范區,創建全市生態宜居社區的典范;以綠色建筑示范,打造全壽命周期內節能、環保宜居的綠色建筑,帶動全市綠色建筑發展。到2015年,全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0%以上,市級綠色社區比例高于10%。
5.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素質。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進文化創新,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互融合;普及生態文化教育,開展生態文化實踐,鼓勵綠色采購和綠色辦公,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到2015年,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達到100%,市級綠色學校在中小學中所占比例高于25%。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