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
四、主要任務
(一)發展壯大地方金融。
打造地方金融骨干企業。推動徽商銀行跨區域經營,擴大省內外業務和網點覆蓋面,加快上市融資步伐,努力發展成為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現代商業銀行。支持國元集團壯大資本實力,強化資本運營,拓展業務領域,建成區域性金融控股集團。促進國元證券、國元農險、國元信托、國元期貨、國元創投等成員公司專業化發展,提升行業競爭力和位次,形成全國著名品牌。引導華安證券開展戰略合作,優化資本結構,增強資本實力,力爭實現上市。鼓勵省擔保集團穩步發展擔保、再擔保業務,不斷提高資產質量和經濟效益,力爭成為全國擔保行業的排頭兵。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跨行業發展,打造地方金融控股集團。積極培育和組建具有較強實力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不斷增加有核心競爭力的金融品牌。
大力發展農村中小銀行。加快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步伐,力爭41家農信社全部改制成農村商業銀行,完成現有32家農村合作銀行股份制改造,支持優質農村商業銀行上市。鼓勵發展村鎮銀行,支持優質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成村鎮銀行,支持有條件的村鎮銀行在鄉鎮設立分支機構。推動省農信社轉變職能,減少行政管理,強化服務功能,逐步發展成為有較強影響力的區域金融服務機構。引導農村中小銀行完善內控機制,穩健開展金融業務,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優做強“安徽農金”品牌。
規范發展準金融機構。按照“控制總量、注重質量、合理布局、防范風險”的要求,提高準入門檻,完善制度設計,加強行業監管,促進融資性擔保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準金融機構健康發展。扶持大型融資性擔保機構做大做強,鼓勵中小融資性擔保企業增資擴股,支持有條件的融資性擔保機構上市,力爭到2015年,全省融資性擔保企業平均實收資本不低于1.5億元,其中實收資本超50億元特大型企業不少于1家,每市至少有1戶實收資本達到5億元、每縣區均有1戶實收資本超億元的企業,逐步形成省市縣三級融資擔保服務體系。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加強資本金管理,拓展面向“三農”及小企業的融資服務。加強典當行業管理,規范發展典當業務。
積極發展新型金融業態和中介服務。支持省內大型企業集團組建汽車金融公司、財務公司,爭取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加快發展金融租賃公司,爭取設立貨幣經紀公司,有序發展基金公司。大力發展信用評級、資產評估、投資咨詢、保險代理、會計審計、法律服務、IT信息等金融中介服務,鼓勵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等,延伸金融產業鏈條。
(二)做大做強金融產業。
大力發展銀行業。鼓勵各類銀行在皖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不斷擴大存貸款規模。支持銀行機構拓展中間業務,擴大承兌匯票規模,規范發展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理財、擔保、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表外業務。促進銀企對接、銀政交流,加強銀銀、銀證、銀保合作,支持銀行機構按規定參與債券、股票市場的相關業務,不斷拓展發展空間。推動銀行業加快完善現代化電子支付系統,增強支付結算服務功能。
穩步發展證券期貨業。鼓勵國內優質證券期貨公司在皖發展。支持證券公司鞏固證券經紀等傳統業務,發展資產管理、投資銀行、融資融券、股權直投等投融資業務。鼓勵期貨公司擴大交易規模,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期貨品種。加強與國內各大期貨交易所合作,增設小麥、油菜籽、稻谷、棉花、銅等省內優質期貨品種交割庫。引導大宗商品生產、消費和流通企業積極參與期貨市場交易,推動鋼鐵、有色金屬、糧油等行業發展套期保值業務。
加快發展保險業。引進國內外知名保險公司在皖設立總部或區域性總部,培育壯大中小保險公司隊伍。促進保險業轉變發展方式,優化業務結構,提高經營水平,有效服務經濟和保障民生。人身保險,大力發展長期儲蓄型和風險保障型業務,穩步發展投資型業務。財產保險,優化車險業務,積極開拓非車險業務,加大服務低碳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創新力度,積極發展綠色保險、科技保險、文化產業保險等新興業務。推進保險服務標準化和誠信體系建設,建立綜合客戶服務平臺,推行網上投保、遠程定損、全國通賠等保險方式,探索建立保險合同糾紛快速處理機制。
提升發展信托業。按照“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多元化”的方針,支持信托機構豐富產品種類,擴大經營范圍,發展基礎設施、企業年金、職工持股、資產證券化、理財、金融股權投資等信托業務。支持信托機構加強與銀行、證券及保險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其在營銷網絡、客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加大信托產品推介力度。鼓勵信托機構開發信托項目,建立項目儲備庫。
規范發展融資性擔保業。鼓勵國內大型企業、知名機構和外資依法進入融資性擔保業,促進融資性擔保機構優化股權結構,增強行業實力。支持發展農業、林業、科技等行業性融資擔保業務,規范發展貸款、票據承兌、貿易融資、項目融資、信用證等擔保業務,積極發展債券、信托計劃等擔保業務。加快發展再擔保業務,積極探索“擔保+保險”的再擔保模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