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教育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根據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湖北省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精神,為落實《黃岡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打造教育品牌,建設教育強市,結合黃岡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黃岡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成績
“十一五”期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黃岡教育事業得到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1、各類教育快速發展,教育體系日趨完善。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097所,在校生144.7萬人,教職工7.1萬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4.6萬人;成人高校(電大)1所,在籍學生1.9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43所,在校生10.9萬人;高中77所,在校生17.3萬人;初中269所,在校生35.3萬人;小學1192所,在校生54.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9所,在校生1334人;幼兒園517所,在園幼兒12.5萬人;職業技術培訓學校985所,在校生7.4萬人。全市教育事業基本形成了“體系完整、結構趨優、發展協調”的良好格局。
一是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不斷鞏固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教師績效工資制等重大改革相繼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和學校改造工程項目陸續完成。“普九”通過國家和省檢查驗收,全市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9.97%和99.73%,各項普及指標均超過省定標準。關注弱勢群體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妥善解決了全市1.5萬進城務工子女和39.8萬留守兒童少年入學問題。
二是學前教育持續發展。城區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農村90%的地區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全市三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53.14%,比2005年提升25個百分點。
三是高中教育取得長足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2010年,全市高中教育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2.91%,比2005年提高近30個百分點。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全市現有省級示范高中9所,市級示范高中29所(含民辦),優質高中達38所,占普通高中的54%,其招生數占普通高中招生總量的65%以上。
四是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態勢良好。到2010年,全市共創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12所,省級示范學校3所,省部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4所;有國家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21個。職業教育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羅田理工中專實施“校企合作”的先進辦學模式在全省學習推廣。成人教育以市縣職業院校和縣鄉鎮成人學校為陣地,全市有省級示范鄉鎮成校37所,市級示范鄉鎮成校62所,“教育興農工程”受到了國家和省的表彰。
五是高等教育發展取得新進展。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2%,逐步實現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各高校優化結構、規范管理、突出特色、提高質量,辦學實力在全省同類高校中處于較高水平。黃岡師范學院順利通過“碩士點”學科專業評估,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被評為湖北省示范和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黃岡電大被授予“全國示范電大”稱號。2010年,黃岡衛校、黃岡護校成功并入黃岡職院,實現了我市中高等職教資源的優化整合和有效提升。
2、素質教育穩步推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扎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市中小學德育、智育、科技、藝術、體育等教育整體推進。普通高考連續五年重點大學錄取率、本科院校上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高考再傳捷報,全市本科上線近4萬人,比上年增加2000余人,文理科過一本、二本、三本線以上人數全省占比分別為13.6%、14.1%和14.2%,理科各批次上線絕對數全省第一。在全國、全省中學生學科競賽、體育藝術活動比賽、語言文字應用比賽、電腦作品與信息技術創新比賽、職業學校技能大賽、教學科研論文評選等各類競賽評優活動中,我市參加的學生和教師都獲得了優異成績,獲獎人數和等次居全省前列。
3、隊伍建設力度加大,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師德建設不斷加強,業務培訓扎實有效。通過實施“名師工程”、“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和“繼續教育工程”,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學歷合格率明顯提高,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得到優化。全市普通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89.76%、95.92%、99.25%、96.2%。教師素質整體提升,涌現了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優秀教師,有2位教師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崗特級教師59名,國家級和省級骨干教師516人,市級骨干教師3736人。2010年蘄春四中汪金權老師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成為我市優秀教師的典范和縮影,為我市教師隊伍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教育經費投入有較大幅度增長。2010年,全市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達46億元,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達33.86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146%和216%。
中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投入資金10億多元,實施了農村初中改造、合格學校建設、衛生新校園建設、寄宿制學校“三改一建”、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教師周轉房等一系列中小學建設工程,極大改善了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2010年,全市有中小學校舍總面積達896.7萬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高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3.0、8.2、6.9平方米,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從2008年起,市政府連續三年把農村合格學校建設列入向人民群眾承諾辦好的實事之一,建成農村合格學校750所,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5、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教育活力不斷增強。
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全面建立。從2007年春季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免費上學。從2008年秋季起,城市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
民辦教育從基礎教育向成人、職業和高等教育延伸,發展態勢良好。2010年,全市有民辦學校548所(不含培訓機構),占全市學校總數的24.7%,在校生14.3萬人,資產總值為18.2億元,數量和質量均在全省前列,成為全市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教師資格準入制、中小學校長聘任制、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制、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全面推行。
教育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力度加大,資源配置轉向均衡、優化,中小學布局趨向科學、合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