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第二章 “十二五”期間濱海新區工業發展面臨的環境
立足國家級新區的戰略定位,瞄準高水平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的發展目標,面對國際國內復雜的發展環境,“十二五”是濱海新區工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
一、全球經濟增長模式面臨新調整。后金融危機時代,西方發達國家再工業化趨勢明顯,全球經濟發展方式從注重虛擬經濟向強調實體產業轉變,技術壁壘、綠色壁壘、勞工標準等新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逐步成為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熱點;發達國家和地區加大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力度,搶占未來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調整時代,日益加劇的國際產業技術發展和競爭態勢,對新區工業發展提出嚴峻的挑戰。
面對國際競爭的新環境,要求新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更策略性地參與全球新型產業分工和競爭,加速從制造業高地向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提升,進一步加快工業產業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集約化、綠色化、集成化、開放化進程,實現新區工業與現代產業體系的全面、深度對接,探索工業創新與開放發展的新模式,著力提升新區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二、國家戰略提出新要求。“十二五”時期,國家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擴大內需作為宏觀調控的基本著力點,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傳統工業的數量擴張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轉變。濱海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黨中央國務院對新區的發展提出了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重要要求,新區肩負著探索區域發展新模式,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新區工業一方面要為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發揮帶動服務業、促進城市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走出一條具有新區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為全國工業產業發展提供經驗和示范。
面對國家戰略的新要求,濱海新區要進一步做強做優工業基礎,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優勢工業的產業價值鏈提升,成為國家工業發展轉型升級的示范區;搶抓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我國參與國際新興技術產業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平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互動,構建研發增值、制造增值、服務增值的三位一體工業增值體系,引領未來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方向。
三、區域經濟競爭與合作呈現新格局。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世界范圍內的產業轉移,技術、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全方位、大范圍、多方式流動產生日益深遠的影響,競爭與合作成為國際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主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珠三角、長三角等國內先進地區正在推動新一輪改革發展,環渤海經濟圈和京津冀競相發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新興區域經濟帶加速崛起,新區工業面臨避免產業結構同質化、實現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產業布局優化調整等方面的艱巨任務,對新區工業打造新競爭優勢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對區域競爭的新環境,要求新區工業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打造區域工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優化工業發展的綜合環境,實現工業產業的合理布局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工業發展的區域輻射與帶動作用,成為拉動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四、綜合配套改革營造新環境。新區組建統一的行政區,在涉外經濟、科技體制、土地管理等領域全面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不斷提高行政審批效率,逐步建立起統一、協調、精簡、高效、廉潔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為新區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體制機制保障。
面對新區改革發展的難得機遇,新區將統籌區域工業發展規劃和空間布局規劃,積極探索行政區與功能區工業協調管理的新模式,推進產業管理創新,增強政府服務效能,進一步形成促進工業發展的整體合力。
五、工業化新趨勢要求創新發展模式。“十二五”期間,經濟發展的資源能源與環境約束將進一步趨緊,世界工業發展呈現科技創新、低碳綠色、節能環保的新特征,資源能源短缺、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環境容量有限已經成為未來新區工業協調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結合當前新區工業發展所處的特定歷史階段,面對向后工業化轉化的艱巨任務,新區工業正處于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面對工業發展的新階段,要求加快工業和服務業相互滲透,工業化與信息化相互融合,推動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發揮工業對服務業的帶動和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快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