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
(六)動漫游戲。
發展目標:2009—2012年,動漫游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以上。2012年,引進1—3家在國內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打造1—2個以動漫游戲為特色的文化科技主題公園,以網絡游戲、手機游戲、數字電影、動畫制作為重點,建設全國動漫游戲研發運營中心、動漫游戲體驗消費中心、動漫游戲實用人才供給中心。
推進措施:提高動漫游戲產業集中度。引進國內知名動漫游戲企業,充分發揮盛大、金山、騰訊、藍貓等知名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借鑒其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升本地動漫游戲研發運營能力,延伸產業鏈,帶動衍生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扶持博瑞夢工廠、葉網科技、斯普軟件、歡樂數碼等本地骨干企業,提高我市動漫游戲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規劃建設文化科技產業園。引進國內龍頭企業,打造以文化創意產業研發生產和旅游消費為核心,集動漫游戲、特效電影、創意設計、演藝娛樂和文化旅游為一體的新型文化科技主題公園,延伸動漫游戲產業鏈,促進文化創意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培育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鼓勵動漫游戲產品原創研發。集聚人才、資本、技術等關鍵要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產品,保持我市動漫游戲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七)出版發行。
發展目標:2009—2012年,全市出版發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18%以上。2012年,我市出版發行業年總收入突破220億元。打造1—3個出版發行產業基地,支持市域骨干企業跨行業、跨區域發展,打造全國領先的出版發行中心。
推進措施:深化國有出版單位體制改革,培育出版發行市場主體。實施成都時代出版社、成都音像出版社轉企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整合成都傳媒集團所屬報刊雜志社,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期刊業領軍企業。
加快基地和園區建設,促進出版發行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建設數字出版基地、四川文化產業園和成都現代印務基地,完善出版發行產業鏈,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新聞出版、網絡發行和現代印務。引導大型出版發行集團數字化轉型,鼓勵跨行業、跨媒體、跨區域經營,打造復合型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健全文化產權要素市場,完善版權服務體系。依托版權服務中心,建立集文化產權交易、投融資服務和文化產業項目信息交流、人才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開展孵化、登記、展示、推介、交易、經紀等各類服務,構建中國西部綜合性的文化產權要素市場。通過建設全國首個版權示范城市,逐步構建功能齊備、配套完善的綜合性版權服務體系。
提升品牌節會的影響力,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持續舉辦“成都全民讀書活動暨成都購書節”,開展全民讀書活動,培育閱讀消費市場。努力辦好2010年第二十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創新展會內容與形式,強化輻射引導功能,繁榮出版物市場,提高我市在全國出版行領域的市場地位。
五、空間布局
結合目前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四片兩區一帶多點”的空間格局。
四片:紅星路片區,依托“紅星路35號”園區、成都日報報業集團、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發展傳媒業、廣告業、創意設計;紅光樓片區,依托“成都東區”項目,發展數字音樂、藝術品原創與交易、創意設計;紅牌樓片區,依托“UK聯邦”街區,發展創意設計;浣花片區,依托四川省博物院、杜甫草堂博物館、錦繡工場和送仙橋藝術城,發展文博旅游、創意設計和文學與藝術品原創交易。
兩區:南部新區,依托“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發展動漫游戲業;東部新城,發展文化科技、數字電影、演藝娛樂、文化旅游、體育休閑產業。
一帶:“198”文化創意產業重點發展帶,依托文化科技產業園、“成都大魔方”娛樂中心、音樂小鎮、三圣文化創意基地、數字出版產業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公園、兩河森林公園、大熊貓生態園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動漫游戲、時尚音樂、演藝娛樂、文學與藝術品原創、數字出版、創意設計、文化旅游等文化創意產業。
多點:挖掘二、三圈層特色文化資源,發揮地域優勢,形成文化創意產業新亮點。依托安仁文博旅游發展區、天府古鎮、安靖蜀繡產業園等項目、發展文博旅游、農業觀光、創意設計業。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機制,依據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制定相關政策,統籌協調和指導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加大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各區(市)縣要相應明確推進機構和責任,努力形成合力推動的機制。
(二)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抓住轉企改制、重塑市場主體這個中心環節,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創新運營機制,培養有規模、有帶動作用的市場主體,進一步增強國有文化集團的活力。大力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建立統高效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
(三)加大資金投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帶動社會資本,支持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重點企業招商、內容原創、產業研發、人才引進與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創新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方式,探索建立文化產權交易平臺,鼓勵金融機構支持中小文化創意企業發展,完善文化創意產業要素市場。
(四)完善產業政策。在土地、資金等政策上,將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視同工業項目給予大力支持。規范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建設和管理,提高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域建設水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意成果應用、知識產權評估、抵押融資和貿易等進行扶持。制定文化創意產業行業政策,優先扶持重點行業發展。
(五)培養引進人才。完善公平競爭和分配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優秀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建立多層次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引進、培養和獎勵制度,整合全市各項人才引進政策資源,下大力氣引進掌握文化創意產業核心技術的團隊和偽軍人物。加強本土人才培養,利用文化產業人才培訓平臺培養市場急需的實用技能型和創業型人才,促進大學生人才就業和創業。
(六)完善統計體系。結合我市實際,突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點門類,科學、準確統計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數據,客觀反映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為實施全市文化創意產業規劃和制定各項政策提供依據。
(七)編制專項規劃。在本規劃的基礎上,制定文化創意產業重點行業專項規劃和促進辦法,立足行業發展基礎和條件,明確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空間布局,提出具體推進措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