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十二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
在文化產權和文化金融服務方面,北京產權交易所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正在逐步形成較為成熟的運營模式,可在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區劃調整后,可以通過整合區域內豐厚的文化資源,依托西城強大的金融產業優勢、產權交易平臺等,積極推進金融、科技、創意要素的融合,培育打造產業、園區及企業品牌,將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四)國家和北京市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出口,給西城塑造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帶來契機
國家和北京市正在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大力推進對外文化交流,以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這給西城的高端文藝演出、設計服務和藝術品交易等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西城區擁有眾多國內一流的演藝機構,在國際市場享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面臨良好的國際文化市場開拓前景。西城的新聞出版業已具有多年的發展歷史和非常扎實的產業基礎,擁有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等一大批富有影響力的新聞出版機構,具備了"走出去"的基礎條件。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建立了"中國文化傳媒國際貿易基地"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研究中心",在推動文化國際貿易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設計服務領域,借助DRC平臺創辦"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以來,多次組織獲獎作品赴國外巡回展覽,通過積極參與國際設計界各類交流活動,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國際影響力,有效提升了西城的創意設計品牌。
二、面臨挑戰
(一)西城區的空間載體條件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具有較大影響
隨著北京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中心城區在土地使用、交通物流等方面受到的制約日益增大,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壓力不斷加大,部分產業面臨外遷。與城市功能拓展區相比,西城區房地資源有限,對大型企業、大項目的吸引力在空間載體條件方面受到一定制約。這對西城區在文化創意產業重點發展領域以及產業鏈環節的選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各區縣間對文化創意產業高端要素資源的競爭日益加劇
在國家和北京市層面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北京各區縣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對人才、資金和項目等產業要素資源的競爭尤為突出。西城區作為中心城區,在文化創意產業要素資源聚集方面,特別是在人才和項目的吸引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三)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足
品牌對于區域產業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力。一方面,品牌能夠促進市場對于區域產品的接受程度,有利于區域產業規模的擴大;另一方面,品牌能夠提升對產業要素資源的集聚程度,使產品品牌能夠分享到區域品牌的溢出效應。盡管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在北京市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但知名企業和龍頭企業品牌數量較少,尚未形成區域的整體品牌形象,影響了西城區對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高端要素資源的吸引力。
(四)西城區文化資源的整合管理有待加強
西城區雖然文化資源數量大,但地域分布較為零散;大部分資源歸屬于中央、市、區三級不同的管理部門,協調與整合的難度較大。因此,必須從各類產業主體的需求出發,圍繞各類產業發展的重點,運用市場機制,對各類分散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合力,這是"十二五"時期西城區需要著力完成的關鍵工作。
(五)西城區產業推進機制亟待完善
與其他區縣相比,西城區尚缺乏有效的產業推進機制,缺乏核心項目和品牌影響力,導致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形象和產業影響力不足。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系統、高效的產業項目推進機制,做好核心項目的落實以及品牌企業的對外推介、宣傳,吸引高端產業資源,提升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形象,帶動產業發展。這對于"十二五"時期西城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章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十二五"時期,西城區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中心目標,立足促進區域產業升級和文化繁榮,牢牢把握區域融合的新優勢、新機遇,遵循西城區功能定位,按照"服務立區、金融強區、文化興區"的總體戰略,圍繞 "四個示范區"建設,以及"以更高的標準創造城市美好生活,在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進程中走在前列"的發展要求,充分發揮西城區的比較優勢,不斷增強服務能力,著力推進文化創新、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通過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城市文化內涵提升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等統籌兼顧,構建具有西城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體系,增強全區文化軟實力,樹立區域品牌新形象,力爭"十二五"期末發展成為國際影響力高、區域文化特色鮮明、產業競爭力強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核心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