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十二五”國土資源開發與保護規劃
五、保障措施
(一)嚴格實施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建立完整的國土資源規劃體系。在完成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的基礎上,開展土地開發整治規劃、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建立我省完整的國土資源規劃體系。推進全省礦權審批、礦山環境修復治理與土地復墾等項目的礦產資源規劃審查工作。
全面實施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切實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實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經批準,就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批各類規劃和批準、核準各類項目,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編制的城市、村鎮、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態建設等相關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協調銜接,必須符合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要求。
強化土地利用計劃調控。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農用地轉用計劃實行指令性管理,任何地方都不得超計劃批地用地,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計劃必須落實。對能源、交通、水利、礦山、國防等獨立選址的建設項目用地與城鎮村建設用地分類編制計劃。加強城鎮建設用地計劃管理,統籌安排新增用地和存量挖潛,嚴格控制城鎮規劃區內年度用地審批的規模和范圍。加強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的考核和監督管理。
(二)加強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監測體系建設
建立土地利用動態監測體系。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重點地區土地利用動態監測。重點開展開發區、工業園區土地利用狀況、土地利用結構、集約利用程度和經濟效益的監測與評價,特別是城市擴張迅猛、土地利用變化頻繁、經濟和技術條件較好的地區,需要進一步完善土地利用動態監測體系,強化土地利用動態管理。結合先進地區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管理經驗,加大資金投入,力爭建成覆蓋全省的點、面結合的土地利用動態監測體系。依托國家遙感信息適時監測違法占地情況,協助開展執法檢查。
開展國土生態環境調查評價與監測。對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區的土地利用狀況、土地覆被變化、土地退化及生態環境建設狀況進行本底調查和動態監測,從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土地污染角度評價生態環境建設效果,為農林、水務、環境等部門提供基礎信息,建設沿海灘涂、沿江產業帶及長江、淮河、太湖流域國土資源生態環境監測系統。
加強土地市場調查與監測。擴大城鎮地價調查和監測范圍,健全基準地價定期更新制度,及時向社會公布地價信息。完善全省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網絡,加強地價基礎數據采集體系和長效監測制度建設。繼續開展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深化農用地綜合生產能力調查評價。開展主要城市和重點地區的建設用地供應、使用和交易情況的調查和監測。建立土地市場運行監測預警網絡和市場信息發布系統。
(三)創新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制度和政策
全面開展城鎮、農村、開發區土地、土地集約利用專項調查、集約利用狀況評價與集約利用潛力分析,摸清全省土地利用水平和潛力,合理確定農村居民點的建設用地規模,積極引導長期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村居民進城進鎮,有序推進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適度集中居中。嚴格確定開發區的范圍和界限,防止盲目新建或擴建開發區,提高現有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加強工業項目用地管理,在鼓勵工業項目向工業集中區集中的同時,建立區域工業用地門檻制度,嚴格執行規劃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積率和單位用地的產出標準,理性選擇土地利用主體與方式。嚴格落實閑置土地處置辦法,采取依法改變用途、臨時使用等多種途徑進行處置。采取互換或調整等鼓勵辦法,促進城鎮空閑土地的開發利用。
廣泛應用價格、財稅等經濟激勵機制,鼓勵國土資源綜合利用,鼓勵企業開發貧礦、難選冶礦、微細粒礦、多金屬共生礦的呆滯礦產,提高資源利用率。積極扶持和引導礦山企業研究開發、引進和應用現代采選冶技術。提高礦產資源選冶綜合回收率,減少資源浪費。在重點礦山探索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
(四)健全國土資源保護的共同責任體系
完善國土資源考評體系。將國土資源保護和節約利用重要指標(包括實際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補充耕地的面積和質量、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地均地區生產總值等)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完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明確各級政府耕地保護的共同責任,落實責任體系,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全社會保護耕地的共同責任意識,建立健全社會共管體系。
建立土地和礦產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建立各級地方政府縱向責任機制,明確并落實各級地方政府監管的主體責任;建立相關部門橫向聯動遏制機制,發揮各部門的監管作用,最大限度防范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建立各級執法機構協作配合機制,形成執法合力,提高執法效果。
(五)提高國土資源科技保障能力
實施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工程。圍繞“科技興地”戰略,加強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與支持體系建設,建立國土資源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規劃實施管理自動化和信息資源的共享。推廣應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手段,提高規劃修編與實施管理效率。
加強國土資源系統隊伍的專業教育。切實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升管理能力。依托省內重點大學與科研機構,發展集成化、數字化國土調查與監測技術。發展國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和規劃理論,提高國土資源合理配置能力。
提高礦產資源勘查評價水平。發展低品位、難選冶和復雜共生礦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發展尾礦等固體廢物利用技術,完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標準,明顯提高資源利用率。
(六)加強國土資源法制建設
積極推進國土資源制度建設指導思想的轉變。把規范行政權利的行使、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國土資源制度建設的出發點,提高國土資源制度建設質量。根據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制定并完善江蘇省國土資源管理的相關地方性法規,制定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的相關管理辦法,制定《江蘇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辦法》、《江蘇省地熱資源管理辦法》,修訂《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江蘇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江蘇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江蘇省國有土地儲備辦法》、《江蘇省土地登記辦法》等,基本形成適應國土資源開發與保護要求、比較完善的國土資源法規政策體系。
加強國土資源法制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深入扎實的國土資源法規政策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干部群眾對科學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資源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全社會依法用地、依規劃用地的意識,把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政策法規和規劃要求轉變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
深入開展土地和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加大土地和礦產執法監管和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嚴格執行《江蘇省黨政領導干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責任追究暫行辦法》,深入開展創建“土地執法模范縣”活動,促進全社會依法、集約、高效用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