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資本運作提高市占率
世界各國經驗表明,啤酒行業的規模優勢使得行業集中度在自然情況下穩定提升,然而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龍頭企業占有率仍然不高,行業主導者未出現。數據顯示,在全球啤酒銷量前20國家中,委內瑞拉、阿根廷、南非、墨西哥、哥倫比亞呈現寡頭化發展,其CR3非常高,達到98%以上;日本、加拿大、巴西、印度、美國、波蘭等國的CR3也達到了80%以上,只有英國、越南、德國呈現小規模分散化發展,集中度比我國低。
甚至有部分國家已出現絕對龍頭企業,比如百威英博在美國的份額達到54%,與份額第二企業拉開37%的份額差距;巴西、阿根廷的絕對龍頭也是百威英博,分別占到68%、75%,較第二名高出58%、52%的份額;薩博米勒則是哥倫比亞、南非的絕對龍頭,分別占據90%、98%的市場份額。
可以看到,2014年以前整個啤酒行業處于大品牌企業跑馬圈地、收購兼并的階段,從競爭的角度看高費用投放使行業盈利能力低下,然而,隨著啤酒市場消費接近天花板,國內啤酒企業之間零和博弈,同時面臨外資的侵蝕,競爭壓力較大,在消費量見頂背景下,營銷拉鋸戰加劇,導致盈利能力低下,噸酒價值顯著低于國際成熟國家水平。 美國啤酒行業發展經驗顯示,行業主導者出現有望使行業迎來利潤拐點,行業格局改善后價格存在提升的潛力,同時競爭趨緩費用存在下降的可能,盈利能力存在提升空間。對比國外未來不排除走向"大魚吃大魚"的寡頭格局,實現從CR5→CR4→CR3的轉變,屆時競爭格局改善,費用率有望隨之降低。
2018年8月3日,華潤啤酒(00291.HK)發布公告稱,已經與Heineken喜力啤酒簽署非約束性協議。雙方將結成戰略聯盟,華潤啤酒以243.5億港元引入喜力啤酒作為股東,同時華潤啤酒將收購喜力啤酒中國區業務。 傳聞已久的華潤啤酒和喜力啤酒重組,終于靴子落地。在等待中國商務部的反壟斷批準以后,此次交易將最終完成。這或許是最近幾年中,啤酒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并購事件。
目前國內啤酒行業的CR4集中度高達70%,華潤、青島、百威、燕京四巨頭壟斷大部分市場份額。啤酒行業新一輪高端化決戰一觸即發,未來啤酒四強的市場狀態或將不復存在。華潤啤酒下一步不排除對國內其他啤酒企業下手采取并購等,以減少國內啤酒企業的內耗。例如像燕京啤酒等,在廣西、廣東、華北等市場和華潤雪花啤酒交集非常多,競爭很激烈。在本次收購喜力中國業務后,華潤啤酒也將開啟高端化和提價策略。
雪花啤酒已成為華潤啤酒的主力
華潤軍團除了強勢的資本運作之外,最可圈可點的戰略就是聚焦單一品牌,目前雪花的銷量占華潤啤酒總銷量的90%左右,不僅是中國銷量最大的啤酒品牌,也是全球單品銷量最大的啤酒品牌,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啤酒之王"。
雪花啤酒作為"價格屠夫"的角色,以低價格低毛利策略,構成了啤酒行業利潤底線,中國啤酒行業利潤率也遠低于全球水平。「雪花 Snow」自 2008 年起已經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單一啤酒品牌。截至到2017年,雪花啤酒中國市場占有率超過 26%,2017年度華潤啤酒銷量1180萬千升,年產能2200萬千升,整體產銷率53.63%。
未來中國啤酒產業前景預測
從過去高增長時代進入調整期新常態,這將是短期內我國啤酒企業將面臨的現狀,從從宏觀角度來看,國家出臺如酒駕、八項規定、露天燒烤大排檔清理等政策措施對啤酒的產銷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微觀角度來看,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善,傳統啤酒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足,不斷出現的低酒精飲品成為了啤酒替代品,這也是造成啤酒消費不振的重要原因。
從人均啤酒消費量來看,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約34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與德國相比差距更大,人均啤酒消費量還存在一定上升空間,但是空間相對有限。數據上也可以看到,2016年下半年啤酒產量下滑趨勢有所減緩,從量來看啤酒行業進入調整期。
圖表1:中國人均啤酒消費量與其他國家的對比(單位:升/人/年)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因此,前瞻預計中國啤酒需求量在未來3年將基本保持穩定,預計中國啤酒行業2018-2020年的需求量在4520萬千升-4900萬千升范圍內波動,到2020年啤酒的產銷量將達到4830萬千升,回升至大約2011年的產銷量水平。
圖表2:2010-2020年中國啤酒消費量及預測(單位:萬千升)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