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2018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煤、油、氣、電生產均同比增長,其中原煤生產平穩增長,原油生產速度由負轉正,天然氣、電力生產增長較快。從2018全年來看,隨著完善煤炭產能置換加快優質產能釋放等政策的持續推進,原煤生產逐步恢復,全年產量35.5億噸,比上年增長5.2%,增速比上年加快2.0個百分點。能源較快增長對我國經濟運行起到了強力的支撐作用,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
一、煤炭產量平穩增長
2018年全年,隨著完善煤炭產能置換加快優質產能釋放等政策的持續推進,原煤生產逐步恢復,全年產量35.5億噸,比上年增長5.2%,增速比上年加快2.0個百分點。原煤生產繼續向優勢地區和企業集中,內蒙古、山西和陜西三省(區)原煤產量占全國的69.6%,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原煤生產企業戶均產量136.7萬噸,增加近14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產能利用率為70.6%,較上年增長2.4個百分點。整體來看,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重心已經從降產量、去產能向結構調整、優化產能的方向轉換,煤炭產能產量均有回升,預計2019年優質產能還將陸續釋放。
二、鐵路運煤大幅增長
2018年,全國鐵路煤炭發運量23.8億噸,同比增長10.3%(煤炭發運量占貨運量的59.2%)。其中,電煤發運量占17.5億噸,增長16%左右;主要運煤通道大秦鐵路發運煤炭4.5億噸,增長4.9%。
2018年我國繼續優化煤炭供給結構,煤炭產能集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鐵路運輸在煤炭供需銜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國家著力推進實施"公轉鐵"政策,為增加市場有效供給,鐵路方面進一步挖掘運輸潛力,優化運力調度,鐵路運煤大幅增長。
三、煤炭去產能1.5億噸
2018年,煤炭行業堅持以"破、立、降"為主攻方向,持續推進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供給結構不斷改善,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全年淘汰退出煤礦832處,完成淘汰落后產能約1.5億噸,產能利用率上升為70.6%,增長2.4個百分點。對符合條件的央企煤礦核增優質產能850萬噸/年,核減災害嚴重礦井產能490萬噸/年。30萬噸/年以下小煤礦數量占比由2017年的45.6%下降到39.7%。"十三五"煤炭行業去產能的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下一步要繼續在提升供給質量上下功夫。
四、煤炭消費占比繼續下降
初步核算,2018年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3.3%。其中,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提高約1.3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所占比重下降約1.4個百分點。
2018年,中國的煤炭消費已經降到60%以下,比2012年下降9.5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裝機達到40%左右。國家持續推動的能源轉型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預計2019年煤炭消費比重將降至58.5%左右。
五、煤炭利潤大幅回落
2018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預計為24047億元,同比減少5.5%,增速較去年同期收窄20.4個百分點。從效益指標看,預計2018年將實現利潤總額30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3%左右,較去年同期增速290.5%大幅度回落。2018年末應收賬款同比減少一成以上。 從未來發展指標看, 預計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873.6億元,同比增長8.5%,較去年同期增幅擴大20.8個百分點;2018年11月底從業人員為324.5萬人,同比減少4.6%,較去年同期降幅收窄4.2個百分點。
分析認為,2018年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在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壓力加大的前提下,我國經濟保持6.6%的高速增長,經濟總量達到90萬億元,而煤炭產業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依然能延續平穩運行態勢實屬不易。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