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可載客無人駕駛飛行器試飛 無人駕駛的“中國時刻”加速到來
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廣州首飛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駕駛受到學術界、產業界極大關注,無人駕駛概念持續火熱。
2018年2月,無人駕駛飛行器“億航184”在廣州進行公開載客試飛演示。“億航184”的意思是1名乘客、8個螺旋槳、4支外伸機臂。該飛行器是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由總部位于中國廣州的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旨在解決城市短途交通的問題。
圖表:億航184參數詳情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將“無人駕駛”這一概念應用于載人飛行器上仍屬為數不多。此次國產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的試飛成功標志著我國在智能飛行領域里有了質的飛躍。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被科技界認為是未來出行的交通方式之一,然而,要真正實現市場量產卻要通過重重“大考”,比如能否獲得適航許可證、基礎配套設施充電樁等。但無論怎樣,億航184的成功試飛,標志著人類向低空飛行夢又邁進了一步。
在實現如今成熟穩定的常態化載人飛行測試之前,億航智能經歷了漫長的技術研發積累和基礎測試期。自2013年初,胡華智帶領團隊開始投身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的技術開發,迄今歷經5年的研發探索。億航智能150多位技術工程師團隊為完善各項飛行性能進行了上千次飛行測試科目,例如垂直爬升測試(300米)、載荷飛行測試(230公斤,雙人版)、航線飛行測試(15公里)、高速巡航測試(130公里/小時)等。2017年,億航智能通過了AS9100C國際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其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產品亦取得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民用航空器特許飛行證。
無人駕駛領域初創企業蓬勃涌現
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國內企業與谷歌、特斯拉相比依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國內無人駕駛領域的力量卻在不斷壯大,無論是傳統汽車廠商還是互聯網巨頭,無不將無人駕駛看做是未來重要戰略布局。
無人駕駛領域,不僅巨頭布局,也是創業公司關注的焦點。各創業公司通過團隊掌握的核心算法或芯片等技術在一些關鍵的路徑上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展示出各式各樣的技術路線,是無人駕駛產業發展的重要推進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以無人駕駛技術研發作為主要方向的創業公司,已經超過了26家。其中,包括了Roadstar.ai、Minieye、中科慧眼、圖森、Momenta等公司。國內無人駕駛創業公司之中,百度系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一支創業力量。包括了前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前百度研究院執行院長余凱,以及前百度美國研發中心的陶斐雯、佟顯喬。
圖表:中國部分無人駕駛初創企業簡介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本助推中國無人駕駛產業發展
無人駕駛技術與產業化應用突破,引得創投機構紛紛投身其中。近年來,大量資本涌入無人駕駛領域,推動了中國無人駕駛產業的快速發展。
2017年9月26日,無人駕駛企業景馳科技宣布完成Pre-A輪5200萬美元融資,該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英偉達GPU Ventures、華創資本及部分機構和個人參與此次投資。該輪投資能夠讓景馳迅速擴大在中美兩地的研發團隊,加速L4無人駕駛車隊在中國的部署。此前,景馳科技完成了30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這次Pre-A輪融資中,包含已完成的天使輪融資。
景馳科技于2017年4月在美國硅谷成立,并在2017年5月完成首次無人駕駛測試。2017年6月,景馳科技在美國加州獲得測試牌照,并于當月完成了開放道路測試。2017年9月,景馳科技完成了硅谷高峰時段的道路通勤測試。
圖表:2017年至今中國無人駕駛領域融資案例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無人駕駛已是交通行業未來大的方向趨勢,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無疑給無人駕駛帶來一場技術革命,創造出巨大價值。在政策鼓勵扶持、資本爭相涌入、技術不斷創新等多因素共同推動下,中國無人駕駛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