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重磅!2023年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鏈全景圖譜(附產業政策、產業鏈現狀圖譜、產業資源空間布局、產業鏈發展規劃)
行業主要企業:航發科技(600391)、航發控制(000738)、航發動力(600893)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航空制造業營業收入規模;中國航空制造業利潤總額;航空發動機產業價值鏈;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營業收入;成都市航空發動機企業數量
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現狀及價值鏈分布
——中國航空制造業營業收入規模分析:2021年中國航空制造行業營業收入可達到近3186億元
2018年以來中國航空制造業營收總額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達到2782.34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19.3%。從細分行業看,飛機制造業營收規模最大,且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達到2363.65億元。航空設備制造業營收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其他航空航天器制造營收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營收分別達到250.78億元和167.91億元。初步統計得到2021年飛機制造業營收規模可達到2725億元,航空設備制造業營收可達到約280億元,其他航空航天器制造營收181億元,2021年中國航空制造行業營業收入可達到近3186億元,為我國航空發動機行業健康運行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注:1)2018年起,航空相關設備制造企業和航天相關設備制造企業分離核算;2)2017年統計年鑒停更;3)截止2022年10月8日,2021年數據暫未公布,下同。
——中國航空制造業利潤總額分析:2021年中國航空制造行業利潤總額可達到近196億元
2018-2020年,中國航空制造業利潤總額持續增長,2020年達到165.46億元,較2020年增長18.7%。飛機制造業利潤占比最大,2020年超過73%。航空設備制造業利潤總額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其他航空航天器制造利潤總額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營收分別為24.93億元和19.25億元。初步統計得到2021年中國飛機制造業利潤總額約為144億元,航空設備制造業利潤總額及其他航空航天器制造利潤總額分別為30億元和23億元,2021年中國航空制造行業利潤總額可達到近196億元。
——航空發動機產業價值鏈分布
航空發動機產業鏈包括研發設計、原材料制備、零部件制造、分系統制造、整機裝配、整機試驗和維修保障等環節。其中上游產業包括研發設計、高端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中游產業鏈為分系統制造環節,下游產業則包括整機裝配、整機試驗和維修保障環節。
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設計主要參與者包括國內航空航天重點高校及研究院所,高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主要負責發動機的基礎研究;研究院所如中國航發集團四所主要負責發動機的主機研究和設計。
在整機試驗環節,主要由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高空模擬試車臺和飛行試驗研究所等進行。最后的整機修理環節,分為軍機修理和民機修理,軍機主要由航發集團和軍隊相關單位提供維修保障,而民機則主要是各大航司及其與航發OEM等組建的合資公司提供維修保障。
根據航空發動機各產業鏈環節的毛利率狀況可知,上游航空發動機原材料制備及零部件制造企業毛利率較高整體處于23%以上水平,其中原材料制備代表性企業剛研高納新型高溫合金材料毛利率2021年更是達到55%左右的歷史最高水平;中游分系統制造企業-航發控制發動機控制系統及部件業務毛利率2021年也達到30%以上的歷史最高點;海特高新核心裝備研發與制造業務毛利率2019-2021年間波動幅度較大且整體呈下降趨勢,2021年達到歷史最低的26.45%,產品獲利能力有所下降。
下游整機裝配企業毛利率較高,整體處于56%以上的極高水平,海特高新航空維修、檢測業務毛利率在31%左右,也處于較高水平。
注:航空發動機產業鏈各環節(行業)毛利率采用行業代表性企業2017-2021年間毛利率數據統計。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政策環境
在2021年成都成為中國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之后,航空物流、飛機維修、飛機零部件制造、適航審定等越來越多的航空產業落地成都,成都市航空產業邊界的加速拓展也為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2021年《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期間將推進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星空年代“一帶一路”高通量寬帶衛星產業基地、中國民航科技創新產業化、星河動力新一代商業運載火箭創新研發生產基地、北航創新研究院、成都金堂通航產業園、航空發動機反推/短艙專業化制造中心、航空整機產業基地、中商飛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
2022年7月發布的《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專項支持政策(征求意見稿)》提出,支持在蓉企事業單位承擔防務整機、民用大飛機、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天地一體化等領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鼓勵企業加大投資,凡圍繞航空發動機產業鏈固定資產投入達到1000萬元(含)以上的產業化項目,包括航空材料、葉片、機匣、壓氣機、燃燒室、點火燃油系統、控制系統、整機制造、維修等領域。
截至11月7日,成都市2022年共有2條相關航空發動機產業政策公布。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鏈現狀圖譜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鏈圖譜
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鏈不斷完善,其中,上游研發設計和零部件制造企業數量較多;中游分系統制造企業,下游維修保障企業數量同樣較多,下游整機裝配及整機實驗企業數量較少: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鏈企業地圖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代表性企業分布地圖來看,目前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鏈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以高新區、新都區、雙流區和自由貿易區等地,區域內航空發動機相關企業數量眾多,企業產品及業務分布較為廣泛: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載體圖譜
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成都市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構建“一核、一極、多點”的總體布局結構,加快形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多點協作”的航空產業空間格局:以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為依托,開展航空大部件研制、系統集成和服務等工作;以青羊總部經濟區為依托,開展航空整機、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和軍民融合等工作;以淮州新域為依托,開展航空產業關鍵零部件制造、整機裝配制造與貿易和通航維修運營等工作;以雙流航空經濟區為依托,開展航空運輸經濟、飛機大部件等工作;以高新航空經濟區為依托,開展航空零部件和航空材料、航空維修等工作。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現狀
——2021年成都市航空發動機業營業收入可達到200億元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帶動效應強。成都是國內同時具備整機研制能力的四大城市之一。成都日報數據顯示,2020年成都航空發動機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0億元,規模全國占比近五分之一。前瞻初步統計得到2021年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可達到200億元,行業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注:因數據可獲取性有限,截至2022年11月7日,2020年前及2021年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數據尚未公布,屆時將以官方公布的實際數據為準。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新增注冊企業數量逐年遞增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截至2022年11月7日,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共324家,其中2022年成都市航空發動機新注冊企業數量最多,截至11月7日,成都2022年新增航空發動機注冊企業49家,創下歷史新高。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前景及規劃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前景
《成都市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成都航空裝備產業生態完善,擬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1500億元,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培育百億級企業4家,50億元以上企業10家,成為國家大飛機制造研發基地和核心產品供應商,全球民航新技術研發重要基地及零部件生產基地。下一步,成都將推動航空發動機產業政策體系逐步完備,推動航空發動機整機及配套零部件企業集聚集群發展,打造國際知名的航空發動機研制基地。
——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規劃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要求聚焦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戰略性產品開發,布局建設若干重大科技型項目;2021年,成都市印發了《加快推進成都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扶持政策》;2022年,雙流區印發了《促進雙流航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政策》,從政策層面為航空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為加快推動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鏈培育建設,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2022年7月成都市經信局發布了《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專項支持政策 (征求意見稿)》,從爭取國家戰略布局、強化產業投資驅動、提升維保支持產品適航取證、支持創新平臺建設等11大方向為成都市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成都市航空裝備產業大數據招商指南 (兩鏈兩圖兩池兩庫兩平臺兩清單兩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