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注水 資本貨幣市場先受益
A股市場再拾升勢,資金入市明顯,這既體現3100點左右是政策底,也是積極財政政策與貨幣寬松預期的又一次功勞。
一帶一路、強軍夢等政策再次被強調,使市場找到了熱點板塊。強烈的信號顯示,未來的貨幣不可能比現在更緊。2月25日、26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破天荒連續刊發中國城市金融學會秘書長詹向陽、馬龍的文章,前者指出“通縮離我們已經很近”,后者則指出貨幣政策要維持流動性的適度充裕,應在穩健基礎上向寬松方向適度調整。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呼之欲出。
2月27日,媒體報道五家上市城商行獲批定向降準,如此一來,春節前后包括北京銀行、南京銀行、重慶銀行、哈爾濱銀行等8家在上海、香港上市的商業銀行獲得央行定向降準批準,執行16.5%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月26日消息稱,浙江省內包括杭州銀行、溫州銀行、嘉興銀行、湖州銀行、紹興銀行、金華銀行等23家商業銀行,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市場期盼3月央行全面下調基準利率,央行沒有讓市場失望,全國兩會前,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這只是寬松貨幣政策的序曲,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寬松政策。
雖然文章都指出貨幣流入實體經濟的重要性,但在產能過剩、內需疲軟的狀態下,寬松政策的預期卻直接刺激了投資股市的熱情。預料將來決策層也不得不接受這一點,如同2008年美聯儲的量化寬松刺激出了大牛市一樣,在化解產能過剩、債務風險的過程中,寬松貨幣首先流入的不是風險巨大的實體經濟,而是資本貨幣市場。A股市場滬綜指未必會如標普500一樣出現大牛市,但市場總體的趨勢至少不會向下走熊。
市場已經反映預期。2月25日是羊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兩融市場迎來大額資金回流,據Wind數據,2月25日,融資融券余額為1.14萬億元,較春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2月17日增長了301.6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當天滬深兩市單日融資買入額為979.77億元;26日單日融資買入額超過了1000億,市場熱情激發高漲。對于專業投資者而言,通過融資與50ETF期權可以實現套利交易。
A股出現大牛市的條件仍不成熟,不可能重走美國貨幣政策帶動經濟復蘇的成功之路。全球都在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央行并不特殊,并且,目前上市的企業以代表傳統制造來與管理模式的企業居多,想像空間受到限制,股東為救急、擴大持續套現,市場熱情會受到打壓。靠政策提供想像空間畢竟有限,并且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上市公司的業績,股價與紅利才是吸引投資者的法寶。
英國《金融時報》“短線觀點”欄目(Short View)撰文指出,去年年初的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很便宜,投資者對于房地產泡沫破滅和銀行壞賬的擔憂,迄今都未成為現實。隨著信心恢復,股價大幅飆升。去年11月,隨著“滬港通”的開啟,國際投資者更容易投資于A股。雙重因素導致中國國內股市提前上漲,并持續至當年年底。現在,A股的股價已經不便宜,直觀的數據是,上個月A股對H股溢價率達到33%,國際投資者可以直接買較便宜的H股,還省去了匯率風險。無論人們對中國政府收拾亂局的能力多么信任,經濟改革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投資A股不僅是對經濟改革的押注,而且還是對更大的融資交易杠桿的押注。兩者都具有極大的風險。
A股市場依然是個靠激素刺激的市場,雖然改革擁有一定的空間,但人們并不清楚改革方向,以及在改革過程中投資者究竟能夠承受多大風險。事實上,目前從南到北,實體從業人員群體彌漫著悲觀的氣氛,要提振企業家的信心不像操控股市那么容易。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