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膠囊”事件反思
4月15日“毒膠囊”事件曝光,藥廠采購毒膠囊產品涉及9個藥廠生產的13批次藥品,涉及企業包括海外制藥、四川蜀中、修正藥業、通化金馬等。“毒膠囊”事件立即引發了市場的極大震動。
公眾期待一個讓人信服的說法
新華時評認為,此次事件中,有關地方部門行動迅速,畢竟只能算亡羊補牢之舉。在鼎沸的民聲中,如何舉一反三,徹底杜絕類似事件,公眾期待相關部門有個讓人信服的說法。
近年來,社會反響強烈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不少都是媒體曝光后有關部門才紛紛出面進行查處的。這種現象暴露了地方監管部門難以推卸的失職問題。
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對問責情形、方式和適用都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是,由于我國一些地方和領域長期存在“多龍治水”和信息不透明、不公開等問題,輕問責、難問責、不問責現象時有發生,問責機制的實施被打了折扣,使部分地方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得過且過。這是“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溝油”事件等難以根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件發生后的查處和問責力度都不應偏廢,只有這樣才能使問責制度嚴格落實,做到有責必查、有責必問、問責必嚴,后來者對職責心存敬畏,才能真正減少和杜絕此類事件。
毒膠囊”事件該反思的還有誰?
從硫磺熏制生姜是行業“潛規則”,到潲水油煉制食用油成油脂行業“潛規則”, 再到這次有毒工業明膠生產藥品膠囊成這該行業的“潛規則”,我們不禁想問,到底有多少“潛規則”在危害公眾健康與安全?在種種“潛規則”下,誰又能是幸存者?那些生產有毒藥品膠囊的人,敢說自己不生病不吃藥?那些用硫磺熏制生姜的人,能保證就不會遭遇到地溝油?在“潛規則”下,人人都是受害者。
面對“毒膠囊”事件,我們無法回避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這個業內公開的“秘密”能為害如此之久?除了歸咎于職能部門的監管不力和法律制度的漏洞外,公眾自身是不是也有值得
“毒膠囊”的政治經濟學解讀
東方網評論稱,制售假藥具有跨地域特征,在“毒膠囊”事件中,工業明膠來自河北,膠囊生產地在浙江,成品則銷往吉林、四川、青海等地藥廠。要打擊這類具有流動性和隱秘性的違法行為,必須由各地藥監部門共同調查和聯合執法,這需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成本。
令人遺憾的是,調整省以下垂直管理恰恰使這種跨地區合作成為不可能,因為在人事權和財權都實行屬地管理的制度安排下,打擊制售假藥成為“公地悲劇”,理性的地方政府會產生成本外溢的機會主義心理。反思的地方?“毒膠囊”事件中,如果生產“皮革明膠”和“有毒膠囊”的不法企業的員工們,能有人站出來揭發“潛規則”,讓“潛規則”暴露在陽光之下,“毒膠囊”還會存在如此之久嗎?
新華網文章稱,在一個共生社會,每個人都應堅守道德底線和商業倫理。面對危害公眾健康與安全的“潛規則”,如果每個知情者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么“潛規則”的受害者,下一個或許就輪到你。面對食品安全領域的“潛規則”,每個人都有義務說“不”!
經濟學理論認為,需求決定供給。假如沒有下游藥廠的需求,也就不會有上游企業制售“毒膠囊”的行為,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于是有人會問:作為暴利行業的代名詞,為什么藥廠會為了節省一點成本而甘愿冒制售假藥的風險?!
不合理的監管體制,使藥監部門沒有動力打擊制售假藥行為;不合理的定價機制,使制藥企業為降低成本而鋌而走險。可見,中國的假藥問題,不僅牽涉道德或法律,更是一個政治經濟學命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