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陰影下的車市
廣州限購之后,西安、南京、杭州、成都等地紛紛醞釀限購政策,但隨著社會壓力逐漸增大,西安、南京等地限制機動車的態度立即出現180度大逆轉,車市頓時松了一口氣。
可是,只要汽車消費稅等稅收體制不進行合理調整,地方政府拿限購開刀便會隨時發生,車市依然附加著濃重的“政策市”色彩,而這恰恰暴露了中國車市脆弱的一環。
國家政策對汽車市場的影響無處不在,甚至怪象叢生。最近,國內一些城市的汽車政策出現了兩種奇怪的現象:一種是為了緩解道路擁堵采取的限購政策,一種是為了保護當地汽車企業而實施的地方補貼。
廣州限購遭到汽車業內人士一致抨擊,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千人保有量來看,成都86輛、天津82輛、蘇州89輛、深圳108輛、杭州105輛,都高于廣州的78輛;而從車均道路面積來看,廣州是101平方米米成都、深圳、杭州、寧波都比廣州的車均道路少。可見,與上述城市相比,廣州的機動車保有情況尚且不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其個人博客里“炮轟”廣州限購:“在市場總體低迷的時候,又傳來廣州限購的壞消息,對此,我堅決反對。有三點理由,第一,與中央穩增長、促內需的方針不符;第二,限購不利于節能減排,不利于自主品牌;第三,可能(引發其他城市效仿)有連鎖反應。”
果不其然,廣州限購話音未落,馬上傳來成都、西安等地跟風的消息,甚至已經引發了一些城市消費者的恐慌心理。雖然隨著社會壓力不斷增大,西安限購胎死腹中,但廣州限購的輻射效應卻并未完全消散。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扶持本地車企,保證政府財稅收入,重慶、長春近期出臺了鼓勵消費本地車企產品的地方政策,車企受惠于地方政策,將獲得更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大城市出現一方面大力招商汽車項目一方面限購的怪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稅收主要來源于工業項目,而且生產過程中的稅收畸重、消費環節的稅收畸輕,造成地方政府重招商、輕消費的痼疾。但當市場急劇下滑影響(地方)車企銷量的時候,地方政府轉而補貼汽車消費,以支持當地車企的生產,也就順理成章。
一收一放之間,大多數汽車企業如驚弓之鳥,對政策的變化普遍感到無所適從。
“做自主品牌來說,對國家政策的關注是非常多的,確實政策也真的影響企業的戰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鳳英上周在某公開場合坦言,“我們覺得一直有政策上的缺失,缺少一個更加長期的、能引導中國的自主品牌或者中國汽車產業的長期政策。”
事實上,國家并非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思路,但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出臺系統的發展政策存在一定的難度。“國家的政策產生這么大正面和負面的反響,說明政府體系有限,不是一個萬能的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告訴記者。
他同時表示,另一方面,管理汽車工業的政府部門往往各管一套,部門割裂,在出臺政策之前,都是根據各自部門的偏好行事,很難把產業利益最大化。
他舉例稱,在制定自主品牌鼓勵政策時,對自主品牌的認定和鼓勵,就出現了某部委的反對聲音,再比如國家公務用車采購目錄,今年年初工信部對外征求意見,至今沒有下文,原因同樣是有其他部委反對。
被政策陰影遮擋的中國汽車產業如何向前發展,成為業界思考的新話題。某自主品牌車企高層向記者坦言,盡管政策是無形的手,但是無形的手是用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而不是現在這種行政手段。他建議,應該有一個機構或是組織站起來為整個汽車工業說話。
而當一年前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兩會時提出“汽車消費稅由各地政府部門征收留用”的稅改方案之后,這一觀點也得到汽車業界的普遍認可,一位合資企業中方高管接受記者采訪時一語中的,“稅收征收環節的政策發生變化,就會把很多不好解決的問題都解決掉。”中國車市未來發展,需要有效的政策變革。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