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業裁員風波此起彼伏 行業拐點已至?
2011年,家電行業陷入嚴冬。時值歲末,“裁員”成了家電行業人士討論較多的話題之一。國內家電巨頭美的電器被曝出裁員風波,震撼著原本平靜的家電市場。
家電業裁員風暴,撲朔迷離
從2011年11月開始,關于美的集團“大裁員”的傳言就大為流傳,尤其是進入年終歲首,“裁員幅度甚至超過60%”的消息就如愈刮愈冷的北風一樣,讓人感覺到家電行業突然而至的颼颼冷意。
近期以來,社會上一直盛傳美的制冷家電集團60多家各地銷售公司裁員幅度在40%以上,有些超過60%,而總部內勤部門約50%的人員也將被裁減。更有媒體稱,美的旗下四大銷售體系——制冷、日電、暖通和機電都出現了“大刀闊斧”的裁員,地域涉及廣州、北京、陜西、浙江等多個省市。然而美的電器董事長方洪波回應稱,美的部分銷售公司為了應對外部環境確實在進行收縮,但是美的沒有進行“有組織”、“有具體量化指標”的裁員,流言嚴重言過其實。
從公開渠道了解到的各種信息來看,裁員的家電似乎遠不止美的一家。早在去年春季,海爾就已提出全球裁員15%的管理目標,而去年10月底,惠而浦宣布在歐洲和北美裁員5000人,相當于其北美和歐洲員工總數的10%左右,在此之前,索尼、飛利浦和松下也都拋出了裁員計劃。
部分專家認為,家電業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美的“換血性裁員”,不能看作行業“裁員潮”的信號,或只是在個別行業的局部市場現象,并不是整體性的全部行業的蕭條。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家電業的裁員風波,有企業主動調整的結果,也有行業下滑的因素,但是不管如何,不少數據顯示,家電業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轉型升級的挑戰與壓力。
裁員風波,或預示家電業拐點已現
從去年10月開始,包括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在內的家電全行業經過幾年的高速增長后,開始顯露疲態,陷入量、利雙降的尷尬局面,裁員風波或正是預兆。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2011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銷售規模達6123億元,同比增長12.8%,但增速同比去年的23.9%下滑了11.1個百分點。其中,白電市場同比增速為14.8%,同比減少13%。
在領跑全球經濟的中國市場尚且如此,飽受債務危機沖擊的歐美出口市場更是不妙。去年11月出口量前四位的格力、美的、海爾和志高都出現了50%-77%的下滑,而美的出口已經是連續四個月下滑,11月出口臺數下降到20萬臺,這已回落到2006年11月水平。
資深家電專家陸刃波認為,在市場下滑、成本上升、產能過剩三大壓力下,2012年,家電業不可能再保持過去3年20%-30%的高速增長。對此,10年規模增長10倍的美的電器首當其沖,其利潤增長已明顯低于收入增長的速度。2011年上半年,美的電器收入同比增長58.97%,凈利潤增長13.64%;但到了前三季度,其收入增長僅為43.24%,凈利潤增長9.59%。同時,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美的電器存貨價值92億元,同比增長85%,目前存貨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可以說,歐債危機、成本上升、宏觀調控、利好政策退出,這四大不利的因素已經在深深困擾著如今中國家電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