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遺傳資源被掠奪 中國蒙受重大經濟損失
據業內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生物遺傳資源流失量較大,其流失途徑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外國生物學家到中國做科學研究,采集標本并將實物運回本國;二是外國人有目的地到我國收集資源;三是在與國外進行合作研究中,我方意識不強,致使很多資源被帶走;四是在國家間交換時并不知道資源潛在的重大經濟價值。此外,作為訪問禮品贈送、非官方貿易、走私、出入境攜帶等渠道也導致了部分生物遺傳資源的流失。
有效防止我國生物遺傳資源流失
為了有效防止我國生物遺傳資源的流失,有專家學者對此提出建議,記者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摸清本國生物遺傳資源家底。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少數國家之一,但一方面由于我國尚有許多遺傳資源未得到收集保存,存在空白,另一方面,對已輸出和流失國外的種質資源及其應用情況不夠清楚。因此需深入調查以摸清我國生物遺傳資源的家底。
二是完善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立法。
《生物多樣性公約》規定,遺傳資源獲取與否取決于一國政府,并服從于國家立法。為保護本國生物遺傳資源,巴西、哥斯達黎加、印度、菲律賓等國早已將“遺傳資源國家主權”、“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和“惠益分享”等原則納入國家立法。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陸續制定并修訂了諸多與生物資源保護有關的重要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但在立法保護生物遺傳資源方面仍顯不足。因此宜加緊制定綜合性遺傳資源保護管理法,對生物遺傳資源的獲取、傳播、獲益分享加以明確規定。
三是制定生物遺傳資源保護戰略。保護并利用好我國的生物遺傳資源對解決我國面臨的糧食、健康及環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要借全社會之力保護好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對生物遺傳資源要做好管理工作,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65歲以上人口...[詳細]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