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因素疊加 化肥行業亟待調整產品結構
2011年,電價煤價大幅上漲、行業產能過剩、天然氣供應不足等因素,讓化肥企業陷入發展困境。
“我們2萬千瓦發電機組到今年7月投運后,公司熱電聯產裝機容量將達到5萬千瓦,可解決企業40%用電需求,電力成本將得到有效控制。”河北正元化工集團總裁劉金城表示。據他介紹,為增強企業實力和競爭力,正元集團先后重組了幾家中小型化肥企業,并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擴大了醇氨規模,降低了綜合能耗。據前瞻資訊數據監測中心,2010年,該公司成功加入山西陽煤集團,解決了此前一度困擾企業發展的原料煤供應難題和煤價過快上漲的壓力。2011年12月1日起,河北省將包括化肥在內的工業用電價格每千瓦時統一上調0.0387元,相應提高合成氨噸成本55元左右。為了消化新增成本,正元集團正加快實施二期2萬千瓦工程。項目投運后,每年即可為公司節約電費3000萬~4000萬元,基本抵消電價上調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擁有年產10萬噸合成氨產能的陜西寶氮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受原料無煙塊煤貨緊價揚和企業歷史負擔重、產品品種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2011年虧損達1000萬元。電價上調后,該公司合成氨噸成本增加70~80元。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該公司決定調整產品結構。“我們正與陜西金巢投資公司合作,投資5億元,利用現有造氣及凈化裝置,建設年產5萬噸精細石蠟項目。該項目2014年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屆時再擇機擴大產能,并改造間歇式氣化爐為連續煙煤加壓造氣爐,徹底擺脫無煙塊煤的制約。”寶氮集團總經理張曉明道出了他的設想。
供氣不足是氣頭化肥企業最頭痛的事情。記者了解到,眾多企業已經行動起來,采取措施使自己盡快擺脫受制于氣的尷尬。
貴州赤天化集團副總經理陳靜秋表示,為擺脫對天然氣的過分依賴,赤天化集團早早就開始產業布局,走產品多元化路線。該公司斥資18億元,建成年產25萬噸竹漿生產線,利用當地豐富的竹子資源,生產高級紙張、纖維、裝飾材料等企業所需的原料,為企業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另外,赤天化還先后投資30億元和50億元,分別建成福金年產30萬噸合成氨、30萬噸二甲醚和金地70萬噸尿素2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同時參股了天安藥業,使公司由單一化肥生產企業向化工、醫藥、清潔能源領域拓展,優化了產品結構,調整了原料結構,企業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2011年,屢遭“氣荒”的河北滄州大化集團在無法享受化肥生產優惠氣價政策的情況下,干脆四面出擊,通過市場化手段,得到了長慶油田公司和大港油田公司的共同支持,企業因此成為國內通過市場化手段解決“氣荒”的第一家化肥企業。“規劃投資70億~90億元建設的年產30萬噸MDI、15萬噸ADI項目實施后,公司將擁有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15萬噸TDI、30萬噸MDI和15萬噸ADI的生產能力。屆時化肥產值在全公司所占比重將由目前的50%降至20%以下,企業將不會再遭受單一化肥產品的困擾。”滄州大化集團銷售處副處長謝朝曦說。
重慶江北化肥公司副總經理舒成貴表示,由于天然氣供應嚴重不足,他們的化肥裝置每年至少要停產3個月,其余時間供氣量也只能滿足裝置70%的用氣需求。為擺脫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問題,企業加大對氯堿及其下游深加工項目的投入。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