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玩具業訂單下降9成 減員停產成常態
今年中國的外貿形勢非常不樂觀。此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曾表示,2012年外貿增長目標初定10%左右,而2011年的這一數字是22.5%,預期增速不到去年的一半。
“考慮到通貨膨脹上升、人民幣升值兩大因素對2011年數據的放大作用,2012的預期目標何止是‘嚴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顯然認為情況更嚴重。
2011年進出口增速“前高后低”,12月增速放緩達到峰值,進出口雙雙創下兩年來新低,該趨勢令去年外貿順差進一步縮窄為1551.4億美元。這已是中國貿易順差連續三年下降,順差額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值,而根據多家研究機構預測,2012年貿易順差將繼續下降。
美銀美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2012年的出口與相關稅收政策的關系較大,進口則與國內投資相關,這兩項目前都難有定論。
而在微觀的企業或行業層面,以加工制造業為核心的出口行業下行趨勢早已確立,并將進入“自救”的第二個階段。東莞市玩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祥佑表示,“2008年到現在,外部需求不振,內需遠在天邊,怎樣自救,前路茫茫。”
勞密產業喘息初定
東莞素有“世界玩具之城”之稱,玩具是其八大支柱產業之一。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中國生產了全球75%的玩具,廣東生產了中國70%的玩具,東莞又生產了廣東60%的玩具。
而2008年起,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東莞玩具廠商大批倒閉。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在冊的外資玩具企業僅有不到500家。而陳祥佑認為目前東莞年產值過億元的成規模玩具企業(包括內外資)總數應不超過350家。
“不過,到2011年年中玩具企業倒閉已少有聽聞。”陳祥佑說,表明至歐債危機爆發,東莞玩具企業已通過關閉工廠等內部調整方式熬了過來,盡管結局悲慘,但碩果猶存,在國內市場的霸主地位和在歐美市場的銷售能力“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利潤水平”。
現在,對于玩具、禮品、鞋帽、箱包等東莞的加工制造業企業,訂單下降很大,但還能維持開工和利潤。只是,長期訂單銳減,“一些玩具領頭企業的訂單數只有2007年底時的不足一半”;短期訂單則常常“來得晚、去得快”。一些玩具企業因以短期訂單為主,2010年以來的四季度基本是減員停產狀態。
有意思的是,在東莞的厚街、虎門等玩具主力鎮,2011年年中開始,有很多新的玩具廠注冊開張。調查顯示,這些新設立的玩具廠常常以數十個老鄉或以前玩具廠同事為骨干組成,租用或購買少數設備即開工生產。因其規模更小,故樂于接受短期訂單,一片紅火的局面。對此,東莞市經信局副局長梁經昌認為,這種現象在禮品、鞋帽、箱包乃至小型機電設備等行業中早已出現,因解決了就業,且對地方財稅有所貢獻,政府也樂見其成。至于其未來發展空間暫難判斷,“他們現在接單都是通過大廠而不是直接面對歐美客戶,能走多遠是個問題。” 按照陸挺的分析,這種大而化小的產業集群現象,還是在向中國加工制造業的傳統優勢——勞動力低成本尋找空間,可持續性的確不樂觀。
多重壓力
對于這些以外貿為唯一導向的加工制造業企業,工人工資目前尚有緩沖余地。匯率和利率的成本壓力則在2012年變得更加切實。
“近來人民幣連續貶值或對出口有短期支撐效果,但長遠看政策上還需組合拳。”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2012年,人民幣匯率及相伴隨的貿易保護的問題,料將比2011年更加嚴峻,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要更綜合來考慮。
在東莞,大部分出口型加工制造業以美元和港幣結算,工資、房租、水電等成本開支花的卻是人民幣。2011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1%,再加上通脹的放大,這些企業的競爭優勢被極大削弱。
東莞市鵬潤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熱轉印機械的大型公司,堪稱東莞行業標桿。其總經理助理陳仁麗表示,公司主要生產原料需從日本進口,2011年因美元結算導致這一塊的成本支出上漲了23%;同時因歐洲市場不振,這部分成本無法向外轉移。
同屬機電設備出口的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國際貿易處處長王東明表示,與日韓等機電設備出口競爭對手相比,中國出口企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匯率的極大影響。“韓國為了加強出口主動讓韓元貶值,產品價格一下子就降下來了。建議中央政府在和美國進行匯率談判時要爭一爭、扛一扛。”
與匯率相伴的各項國內政策也對這類出口企業形成了制約。以大型機電設備為例,其合同周期一般長達3-4年,無法現匯結算,必須進行套期保值操作來規避匯率風險。“但國內銀行在現行貨幣政策下這方面的手段、服務能力都很有限。”王東明表示。
陳仁麗則表示,2008年以來他們進行的主要是現匯結算,但國內一直是要求外匯強制結售匯,央行下撥到東莞的額度又有限,企業在外匯結算環節的磕磕絆絆,直接導致了無法小視的損失。
“現在最迫切的是銀行能放錢出來。”陳祥佑和陳仁麗認為,這一點對于加工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尤為重要。
在陳祥佑看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企業而言一直呈現惡化趨勢的,并不是外部市場,而是貿易融資。“先是歐美的銀行和保險機構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不再為出口企業開具保函或信用證,接著是國內銀行也不再對出口企業進行貿易融資,到2011年,針對加工制造業的中小企業,不管你既往的信用記錄如何,生產信貸幾乎全面停止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