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堅守 實體書店應出奇制勝
實體書店遭遇網絡沖擊
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實體書店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關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速文化產業高速發展。但是對于文化產業中的重要一環——圖書業中的實體書店來說,目前的情況并不樂觀。
“在網絡和電子書的沖擊下,實體書店的空間越來越小,今后書本也許只能成為收藏品和奢侈品。”嶺南美術出版社常務副社長陳興曾如此興嘆。沒有了實體書店,讀書人去向何方?
困境
民營店10年倒五成
南京師范大學的本科生張沛林是一位國學愛好者,同時也是一位買書發燒友,“我每個月花在買書上的錢大概在300元至400元之間,在當當網上買書最多,其次是卓越和京東,一些不好找的舊書,就在孔夫子上買。”他說,“在實體店看書比較多,在書店抄了書單,回去上網搜,網上實在沒有,才去實體店買。”
“實體店的新書太貴了,網購打六折,為什么要大老遠去書店買八折的,網購送貨上門,還能發表對書的評價,這些實體店做不到。”張沛林一針見血。
去年,民營實體書店經歷了一場風暴。在網店價格戰的劇烈沖擊下,北京風入松書店、光合作用書店先后停業,三聯書店退出廣州市場。進入2012年,民營書店仍未見曙光。近日,有消息傳出,四川有十多年歷史的老牌獨立書店弘文書局已連續關掉主要店面。
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在過去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市場人士認為,實體書店的“倒閉潮”一方面由于大量人群已從實體書閱讀轉為網絡虛擬書閱讀;另一方面,網上書店分走了大量的購書者。
突圍
和網店拼文化體驗
“圖書本來就不是剛性需求,只是精神文化消費的一部分,況且圖書的利潤本就單薄。”南京先鋒書店主管采購的副總陳磊不愿透露去年的營業額,但他直言不諱地說出了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的沖擊,“我要租店面,員工工資、水電費等都得開銷,如果再像網上那樣打六五折,甚至三折,那損失就更大。”
當談到未來的發展以及應對網購策略時,陳磊略顯激動,“希望未來的實體書店,不再是賣書的地方,而是一個公共文化空間,讓所有愛書的人實現他們的夢想,拉進和消費者的距離,網購是無法直接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這就是我們的賣點。”
不光是城市的書店,連農村的民營書店也被網購的龍卷風“尾巴”掃到了,他們也在想辦法積極應對,比如,將自己的書店變成網店的倉庫,由他們代替快遞公司將書送到農村購書者手里。
“實體書店和網絡拼的不是書品,而是文化體驗,要留住讀書的人。”某業內人士表示,“要賣綜合文化而不僅僅是賣圖書。雖然書籍不賺錢,但文化產品占據50%以上,可以補充維持書的經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65歲以上人口...[詳細]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