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監管失職 中國乳業信用瀕臨崩潰
洋奶粉漲價,國內價格是國外數倍,看似瘋狂的漲價潮背后,是政府對國產奶粉的監管失職,以及中國乳業信用瀕臨崩潰的趨勢。
洋奶粉價格畸高,中國媽媽仍然趨之若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獲悉,近日又傳一些洋奶粉狠敲中國擁躉的竹杠,打著成本上漲、配方升級之類旗號提價,使國內價格達到海外市場的2倍,甚至是原產地的4倍。媒體言外之意是,洋奶粉早已物非所值。
對此,業內人士與專家一直怨聲載道,直指中國媽媽扭曲的“消費心理”,痛斥人們崇洋媚外,頗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味道。而所謂扭曲的消費心理,是指中國媽媽都以為“高價格意味著高質量”。業內人士和專家的弦外之音是,洋奶粉價格高決非高質量,中國媽媽應該棄暗投明,改買“貨真價實”、“物有所值”的國產奶粉了。
這種腔調,不過是揮舞道德和消費民族主義的大棒,想把中國媽媽趕回國產奶粉的賣場。他們可能忘了,很可能自己開著一輛洋品牌小汽車,打著蘋果手機。中國的官車,就是德國品牌的奧迪,雖然國產化了,但怎么著也是洋品牌。中國媽媽們一買洋奶粉,就被拿來進行“消費心理”分析,指責她們崇洋媚外。為什么沒有人指責坐奧迪車、打蘋果手機、乘奧的斯電梯的人崇洋媚外呢?
現在是一個全球化時代,全世界商品皆備于我,供我們選擇,的確給我們帶來困惑甚至迷失。洋品牌價格高,但的確質量較高,使用起來更可靠;國產商品質量有待提高,但定價具有很大競爭優勢。中國消費者,雖然也有人到倫敦、巴黎去排隊搶購,但總體而言收入很低。收入低的同時,家里置辦了不少洋品牌,比如索尼電視、蘋果手機。“崇洋”,不能完全否認其中的跟風心理,但花大價錢買洋品牌,也是一種消費理性。
具體到作為日用消費品的食品,情況又有所不同。米、面、肉、菜、奶之類,品質重在新鮮與安全可靠,按理國產占據天時地利,應當占領中國市場。嬰兒配方奶粉,雖然生產商喜歡拿配方說事,相比于耐用消費品的功能、技術、設計等品質內涵,其實是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國產品牌完全可以與洋品牌一決高下,甚至可以使洋品牌無立足之地。
但現實卻是,國內嬰兒奶粉市場淪陷于洋品牌“鐵蹄”下,中國媽媽似乎有種“求宰求揍”的癡迷。原因在于,國產奶粉的信譽已經玩完了,2008年三聚氰胺丑聞曝光,到現在業界還“不動作”不斷,丑聞冒個不停。洋品牌把定價提到海外市場的2至4倍,按照一般市場規律,中國媽媽也該掂量掂量性價比,買點國產奶粉了。但他們寧愿被洋奶粉敲竹杠,體現了一種簡單而深刻的消費理性:我因為價廉買了國產奶粉,萬一坑了孩子怎么辦?
這該怪誰呢?長期以來,總是消費者在呼吁政府加強市場監管,政府則說“對人民群眾的健康負責”;但現在看來,應當由企業呼吁政府加強市場監管了。正是市場監管失職缺位,導致企業投機成風。現在中國乳業信用瀕臨崩潰,我們既可以說乳業自食其果,也可以說乳業被監管失職害慘了。
前瞻產業研究院零售及快消品分析師丁放說,中國媽媽“崇洋媚外”只是一種市場假像,要消除這一假像,“中國制造”必須再造質量信譽,用安全性、可靠性說話。對此政府責任重大,企業必須持續推動政府加強市場監管。長期以來,政府總是以“國情”為由,降低產品質量標準,給不合格產品放開生路,現在證明是坑了企業。如果政府對乳業嚴格監管,乳企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消費者自然會信賴國產奶粉,而不至變成今天的局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