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荒”愈演愈烈 銀行業存款攬存壓力加大
近年來,國內銀行業的“存恐慌”越演越激烈,其激烈程度可從理財產品的爆發式增長中窺見一斑。
“以前客戶經理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放在尋找貸款客戶上,現在是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放在拉存款上。”對于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存款荒”,一位國有大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如此描述銀行的境況。
盡管銀行從業人員為攬存、增存出盡奇招,但2011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僅增加9.63萬億元,同比少增2.29萬億元,增速放緩至12.69%,與此前十年的平均增速相比下降8.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銀行業存款關鍵時點前后大起大落,尤其是季末和季初的變動如同“過山車”。去年7月和10月存款均在前一個月大幅增長后出現負增長。今年3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95萬億元,創下歷史高位,4月旋即大幅減少4656億元。。
對于銀行而言,貸存比就像懸于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隨著攬存壓力的加大,這把劍亦有隨時掉落的風險。“今年銀行貸款放不出去的原因,除了有效貸款需求不足外,存款增長乏力也是重要原因,很多股份行貸存比已接近紅線。”上述人士稱。
如若“存款荒”不解,貸存比限制亦不放松,銀行業信貸投放將受到約束,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亦或有心而無力。然而,攬存難的背后,更加值得銀行業者反思的或許是這一變化對銀行業經營和轉型帶來的挑戰。
攬存奇招迭出
銀行業存款競爭的激烈程度,從近兩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爆發式增長或可窺見一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09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不到6000款,2010年突破一萬款,發行規模達到7萬億元。而2011年,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23755款,發行規模16.49萬億,同比翻番。截至2011年末,理財產品余額約4.2萬億元,同比增加1.5萬億元左右。
“發行理財產品已成為各家銀行留住和爭奪客戶的利器。理財產品一般設計成月/季末到期,次月/季初存款再轉為理財產品。盡管目前以非保本產品為主,但可計入存款的保本產品比例不斷提高,都體現出銀行利用理財產品沖存款的意圖。”一位銀行業分析師表示。
盡管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但仍難以留住一些追求更高收益的大資金。因此監管機構雖三令五申,銀行高息攬存行為仍暗流涌動、屢禁不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近日透露,有銀行對3月31日存入的1000萬元支付8萬元當天利息,年化收益率達到百分之好幾百。
實際上,為應付內部考核、外部監管、上市銀行信息披露等需要,銀行業做大季度末或年度末等關鍵時點的存款可謂奇招迭出。
銀行之前實行過站立服務,雖然沒持續多久,但可視為銀行攬存壓力開始顯現的標志。此外,通過飯局公關拿下大客戶,月底季末營業廳提前關門避免大客戶轉出存款都很常見。一國有大行東部地區分行人士稱。
如果說攬存是個體力活,增存則是個腦力活。方法一:將客戶的一筆貸款轉成存款后作為保證金反復開票貼現,最多能空轉十次,存款被虛增放大若干倍。不過,隨著流動性收緊,去年票據貼現利率飆升,超出銀行的承受能力,不過今年票據貼現利率已經下行。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11年多家銀行保證金存款增速較快,尤其股份行增速多在20%左右,其中興業銀行同比增長106.82%,遠高于2009年18.79%;浦發的增速亦較快,同比增長70.51%,而2010年增速僅為15.99%。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保證金存款增速可能不會明顯放緩。
方法二:將同業存款轉化為對公存款。“全口徑存款包含對公、對私和金融同業存款,但各行對前兩者的考核力度遠大于后者。為應付考核,季末或年末有些銀行就找關系好的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攬點同業存款,直接放進同名對公賬戶中,補貼點費用,量大時間短,而且相當隱蔽,不容易被監管層察覺。”上述人士稱。
年報顯示,上市銀行2011年同業存款均出現較快增長。以資金實力最為雄厚的工行為例,2011年,該行同業拆入余額1.34萬億元,同比增長28%。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