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倒逼行業加快并購重組
國內食品企業九成以上是小微企業,因行業自檢能力不足,或安全問題多發,或遭嚴厲監管,并被優勢企業兼并重組。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昨日在全國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交流會上表示,目前我國食品工業“小、散、低”格局并未根本改變,占全行業90%的小微企業和小作坊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多發區。對此,工信部“十二五”期間將引導食品行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并建立食品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已達3.1萬家,占全國工業產值的比重9.1%。
“大量小微型企業的存在,是我國食品行業的現狀,這些企業往往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多發地帶。”朱宏任說,目前我國食品工業大中型企業偏少,“小、散、低”的格局并未根本改變,小微企業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業的90%左右。
對此,朱宏任表示,“十二五”期間工信部將推動食品行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要達到50個,2010年底這一數據為27個。
此外,工信部還將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實施失信曝光、分類監管和市場退出機制,加大失信懲戒力度。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去年9月工信部開通了“國家食品工業企業誠信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用來發布國內食品工業企業的相關誠信和失信信息。
- 相關
“食品企業自檢能力不足”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院長蔡木易昨日在上述會議上表示,我國食品工業企業自檢能力不足,具有常規質量檢測能力的食品企業不足三成。
蔡木易列舉數據稱,全國食品企業僅有23.3%具有常規質量檢測能力、5.1%具有有毒有害物質分析檢測能力,而具有食品添加劑、生物毒素、農獸藥殘留、微生物等全項目檢測能力的不足1.2%。
“檢驗檢測技術、設施、運行機制等有待完善。”蔡木易說。除了食品工業企業自檢能力不足,檢測設備配置也落后。此外,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食品企業的公共檢測平臺缺乏,食品檢測和安全控制技術的推廣培訓不足等,都成為制約我國食品安全整體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建筑節能政策上,從“十二五”的標準奠基、“十三五...[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b>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