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化危機加重 中國制造業升級艱難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但目前制造業出現美資回流的趨勢,產業空心化危機也日漸加重,同時產業升級也十分艱難,亟待改變。
“我們的確把在中國廣東的一項外包業務遷回了美國本土生產。”家電廠商美國惠而浦公司大中華區相關人士證實,該公司旗下Kitchen Aid品牌手持式攪拌器的生產業務去年已轉回美國,且該公司還在考慮將更多小家電生產遷回美國。
不僅如此,某跨國公司今年也不再選擇中國廠商作為其零部件供應商。美國制造業促進法案實施近三年來,英特爾、福特等世界500強公司可能將部分生產崗位遷回美國,宣布未來數年的巨額本土投資計劃,資金回流美國跡象初現。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目前情況來看,歐美國家再工業化對中國的沖擊還是“霧里看花”,只在部分地區零星出現,具體影響以及能否形成長期趨勢尚待更詳盡的評估。但美資回流揭開了中國制造業升級路長且艱的“冰山一角”。短期看,中國制造業遭遇經濟下行、出口疲軟、用工成本上升等近憂;長期看,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前有歐美國家力推制造業復興,占據產業鏈高端、把控先進技術的阻擊,后有東南亞、非洲國家以低成本生產優勢掀起工業化浪潮的追趕。他們建議,調整產業政策,推動傳統制造業向精細化生產轉型,同時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
美資零星“回流” 集中“逆流”難現
制造業回流美國條件初具,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外商投資企業大規模撤出中國的情況。歐美再工業化對中國吸收外資的影響尚需進一步觀察。
惠而浦公司大中華區相關人士表示,惠而浦將部分業務撤回美國主要是響應美國政府提振就業的一系列政策。
惠而浦在美國格林威爾設有主要生產KitchenAid品牌立式攪拌器的工廠。該攪拌器體積較大、定位高端,零售價格至少在230美元,沒有外包到海外去生產。因此,將零售價39美元左右的手持式攪拌器遷回本土,惠而浦可以利用現有的工廠以及供應商。
此外,遷回本土可以更及時地生產出市場需要的產品。如果零售商突然提出想要不同顏色或不同設計的產品,惠而浦能夠在一兩周之內交貨,而之前從中國工廠生產并運回調整后的產品,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惠而浦此舉并非孤例。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福特汽車公司陸續從中國、日本和墨西哥撤回了部分崗位,并計劃到2015年在美國本土投資1600億美元;英特爾公司不斷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和研發砸入重金,未來5年,英特爾和IBM等公司計劃聯合投資44億美元在紐約建立半導體研發中心,研究下一代芯片技術。此外,一些小企業已經或打算遷回美國生產。比如,某耳機廠商、照明器材商已將部分或全部業務從中國遷回美國。
根據美國咨詢公司埃森哲調查,受訪的北美制造業經理人有約61%表示,正在考慮將制造產能遷回美國,以便更好地匹配供應地和需求地。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認為,制造業回流美國已初步具備條件。首先,從美國來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制造業振興政策,其效用開始顯現。其次,從跨國企業來看,他們也需要調整戰略,平衡市場風險,不能把重心集中在一個地區。再次,從制造業來看,其發展趨向于高新技術和制造業相結合的模式,相較于中國,美國在人才、技術等方面明顯占優。
商務部副部長王超表示,目前再工業化對我國吸收外資的影響還未顯現,但其影響肯定存在,尚需進一步觀察。
“從江蘇來講,無論是從面上,還是從點上,目前都找不到歐美再工業化沖擊的跡象。”江蘇省商務廳外資管理處處長王存說,“我看到有報道說卡特彼勒回歸美國本土,但在江蘇,卡特彼勒是擴大投資的。”
卡特彼勒今年3月宣布提升在徐州生產基地的液壓挖掘機產能,并計劃于2014年初開始生產輪式挖掘機。
王存說,從目前個別撤資的中小項目來看,這些項目基本上來自亞太地區,主要是因為市場環境變化、公司自身問題撤走的,且規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在王存看來,外資特別是在中國發展了多年的外資企業做出撤出決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企業面臨的市場如果是中國市場、亞太市場,怎么可能撤回美國生產再運回中國銷售呢?其次,企業生產需要一個龐大的供應鏈,你想走,別人(供應商)就會跟著你走嗎?”他反問道。
對于外商直接投資銳降的背后是否隱藏著再工業化沖擊魅影的說法,王存說,從數據上看,今年以來,江蘇省實際吸收外資盡管同比有所增長,但增幅比去年有所收窄。這主要是受經濟下行的影響,與發達國家再工業化不存在必然關系。而且,盡管目前外商投資的項目數是減少的,但外資對單個項目的投資金額是增加的。這一方面反映了外商投資更趨謹慎,另一方面反映了外商對看好的項目會加大投入。那些在中國有較完整產業鏈的跨國公司,目前在江蘇的投資便呈現這種趨勢。
根據統計,1-5月,我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11.76億美元,同比下降4.7%。其中,美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571家,同比下降4.52%,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2.89億美元,同比增長0.29%。
經濟分析師同樣認為,外商直接投資的下滑主要是經濟不景氣導致資本避險情緒嚴重,使資本輸出國減少了對外投資。從資本輸入國來看,歐美再工業化對資本輸入國短期影響顯現,但這種影響較為有限和短暫,待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后資本流入會出現好轉。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也強調,根據商務部監測,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外商投資企業大規模撤出的情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