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廠商遭遇庫存極限 七成經銷商不滿現狀
制度之殤
事實上,廠商今年上半年的壓庫,與其難以完成業績目標有關。
數據顯示,國內24家主要乘用車企業中,僅有上海通用和一汽-大眾等極少數企業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一半。而長安福特馬自達、奇瑞、江淮、廣汽豐田、東風裕隆和一汽馬自達,完成率僅在30%至40%之間;一汽轎車自主品牌和北京奔馳完成率甚至在30%以下。
由于庫存數量屢屢逼近紅線,經銷商欲抱團抗衡廠家的種種設想正在私底下醞釀。在近期一次由商務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國內主要大型經銷商集團參加的內部研討會上,就有經銷商在公開場合呼吁協會以第三方姿態強勢介入,制止廠家單方面“轉嫁”銷售壓力的壓庫行為。
“有經銷商老總甚至向流通協會發出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出面為經銷商討個說法,大家都要集體退出協會。”曾參與上述研討會的一位業內人士說,此前,已有多個品牌經銷商向流通協會“舉報”廠家惡意壓庫,并要求協會盡快曝光這些做法。
但迄今為止,流通協會并沒有公布過任何一個品牌的庫存調查數字。協會相關負責人確認,上半年以來經銷商們普遍反映,除極個別暢銷的汽車品牌外,國內絕大多數的主流汽車品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壓庫行為,其中部分品牌的庫存比早已越過1.5的警戒線。
據羅磊介紹,為避免庫存過于嚴重,流通協會已經在行業內建立了庫存預警系統,每個月都有來自全國范圍內的699家經銷商上報庫存數量。上述庫存情況正是根據這些數據統計的。羅磊坦陳,由于上傳數量有限,還不具備足夠權威和大規模公開的條件,“起碼要實現2000家經銷商上報數據,才較為完善和合理”。
流通協會副會長遲亦楓認為,目前,庫存數據是流動變化的,不排除有些經銷商上報的數據并不完全確鑿,而要想將一個品牌的數百家店庫存狀態一下子全面收集和公布,還不現實。基于上述考慮,庫存預警數據還不宜對外公布。
“這并不是時機成熟不成熟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庫存數據齊全的品牌完全可以率先公布。”一位不愿具名的經銷商老總說,協會作為經銷商利益的代表,按道理就應該為維護經銷商利益去跟廠家據理力爭,不公布庫存調查結果的根本原因,是協會頂不過廠家的施壓。“如果將這些數字公布出來,汽車廠家完全可以從中管窺競爭對手下一步即將采取的市場舉措,而經銷商也可能看到公開數據,增強自身的維權意識。”上述經銷商老總認為,廠商能夠非常強勢地向經銷商壓庫,與廠商根深蒂固的“地主”地位有關。
廠商制訂的商務政策也是環環相扣的。如要求經銷商在一定時間內提多少車,如不提或者沒有達到一定數量,則會嚴重影響年終考核時對該經銷商的返點率。更嚴重的是,廠商可以隨時終止對經銷商的授權。
因此,經銷商不得不看汽車廠商的臉色逆來順受,以保留廠家一年一審的品牌銷售授權。而賦予廠家對經銷商絕對主導權的,正是2004年出臺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有經銷商建議,應該將經銷商授權年限延長到五年,以稀釋廠家借《辦法》對經銷商的“威懾”效應。
洗牌加速
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坦陳,庫存數據無法公開,來有來自廠商的壓力。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各地經銷商們的強力“逼宮”下,協會已經開始介入調查廠家對經銷商的壓庫情況。“如果協會僅僅是對經銷商庫存狀況進行了調查,而不對外公布庫存數量,廠商還是會一味地粉飾太平,追加銷量目標。”有不少經銷商老總認為,流通協會在實地調查并拿到權威數據后,可以考慮不用跟廠家溝通就直接對外公布。
但在流通協會相關負責人看來,這樣做未免過于觸動汽車廠家的神經,且執行起來不可避免要面臨更大的阻力,“下一步協會將選取個別庫存量較大的汽車品牌進行周密的庫存調查,不但要了解經銷商的庫存狀況,還要對于庫存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包括廠商給經銷商的商務政策等。之后再由流通協會代表經銷商出面,與廠商進行溝通,建議其更改或撤銷造成壓庫情況的罪魁禍首”。“在溝通之后如果還沒有緩解,我們將考慮適時在媒體上進行公布。”上述負責人透露,由于前期庫存調查工作尚未完成,流通協會還沒有與任何一家企業進行過類似的溝通。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極限庫存重壓下,出于對年內盈利預期的降低,經銷商之間的洗牌已經加速。這種“洗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對進入或者代理新品牌異常謹慎;第二,經銷商之間的兼并重組浪潮加速涌動;第三,高檔車經銷商將終結“躺著賺錢”的暴利時代。
實際上,從廣汽傳祺開始,國內投資者對于新品牌網絡招商的熱情就明顯減退,這種趨勢在大眾“西雅特”、長安標致雪鐵龍“DS”品牌和觀致等新品牌進入時體現得更為明顯。加上車市下行,投資者對“新進入者”的風險評估也更加嚴苛。
而去年車市井噴時,國內多家大型經銷商集團采取的并購行為,如新疆廣匯斥資14億元收購四川申蓉,正通汽車[3.93 -2.48%]55億元鯨吞中汽南方的沃爾沃和捷豹路虎業務,這些“高位接盤者”現在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資產縮水以及運營成本高企的難題,這為下一輪經銷商并購埋下了伏筆。
前述國內排名前五的大型經銷商集團老總透露,集團已經準備充足的資金,下半年將出手并購一家排名同樣靠前但在經營上面臨資金壓力的經銷商集團。該經銷商老總表示,去年,收購一個德系高檔車4S店要6億元,今年已降到3.6億元,目前估計連3億元都不值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