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產能過剩 這么多車最終奔向哪里
圖示:中國的汽車行業產能過剩
中國的汽車業堪稱一個世界品牌博覽會,在中國,汽車的產能過剩正在威脅著這個行業。
長期以來,美國汽車工業一直都是三大國內生產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中國的汽車生產商卻有170多家,規模不大的浙江永源汽車有限公司(Zhejiang Jonway Automobile Co.)便是其中之一。
永源生產的一款運動型多功能汽車(SUV)以空中客車(Airbus)的大型噴氣式飛機A380的名字命名。A380 SUV起價人民幣七萬元,號稱行駛順暢、養車成本低廉。
消費者卻不買賬。去年永源汽車銷量是5,000輛左右,相比之下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在中國市場平均每天的銷量就在7,000輛以上。
小小的永源沒有被這樣的市場反應嚇倒。它計劃在今年推出一款新的SUV并加強營銷,而且在考慮是否向南美市場出口。它繼續在支持它的地方政府幫助下從事技術開發,并且剛剛從中央政府拿到生產電動汽車的執照。
31歲的永源公司董事長、曾在英國上學的王剛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仍有增長潛力。他說,我們的目標符合現實。”
像王剛這樣樂觀的中國汽車業高管讓國際汽車行業的其他人不寒而栗。行業觀察者擔心中國這個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或將于不久之后充斥過剩產能,從而加劇國內市場的競爭,迫使本土汽車公司加大出口。
汽車咨詢公司Synergistics Ltd.總裁、曾任克萊斯勒(Chrysler)高管的比爾•拉索(Bill Russo)說:“未來三到五年或許會出現較大的產能過剩和明顯的利潤率壓力。”據他估計,中國三年后的過剩產能可能會達到1,000萬輛的總量,大致相當于日本2012年的汽車產量。
產能過剩擔憂不僅限于汽車行業。從鋼鐵到建筑設備再到太陽能電池板,中國很多行業都充斥著過多的工廠。在中國政府鼓勵下,大量資本投向這些行業,以減輕中國對低水平制造業的依賴。中央政府官員表示希望壓制產能擴張,地方政府卻依舊在支持作為重要用人單位的地方龍頭企業。
未來幾年中國汽車制造產能很有可能大幅增長。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大眾汽車和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都在修建新的工廠和組裝線。根據中國10大汽車集團(它們生產的車既有內資品牌也有外資品牌)先前公布的預測來計算,到2015年年末,它們的總產能預計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的水平。2012年這些公司的總產能是1,800萬輛。
然而銷量的增長正在減慢。麥肯錫(McKinsey & Co.)預計,2020年之前中國汽車市場將平均每年增長8%,低于2005年到2011年24%的復合平均增長率。
專家預計,增長的放緩將主要被國產品牌承受,因為通用、大眾等外資品牌在中國駕車者當中享有質量優良的美譽。外資品牌目前約占中國乘用車銷量的三分之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副會長董揚去年預計,一半左右的國產品牌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消失。
但很多中國公司享有旨在促進地方龍頭企業發展的補貼。比如西部城市重慶在去年6月份表示,將為當地企業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生產的部分面包車提供最高3,000元的購車補貼。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FAW Car Co.)去年8月份說,東北城市長春將為該公司部分車型的買主提供3,500元到7,000元的補貼。美國去年向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發起訴訟,聲稱中國不公平地支持一些汽車公司及零部件生產商。對此中國政府予以了反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