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邊鋼鐵大減產治霾 讓首都天更藍這次動真格了
2013-11-06 10:53:15 責任編輯:QZ112 來源:新浪財經
據媒體報道,目前“領命”削減6000萬噸產能的河北已經對該指標做出分解。其中,唐山、邯鄲、石家莊三個鋼鐵重鎮分別承擔削減4000萬噸、1204萬噸和482萬噸的任務,其余零頭分給其他縣市。
6000萬噸產能的壓縮,將給在這條產業鏈上的企業及從業人員帶來巨變,同時也將改變河北的經濟格局。
據新華社報道,未來幾年,河北鋼鐵企業個數將減少到目前的60%左右。報道稱,目前唐山市有鋼鐵生產企業400多家,從事相關行業的企業更是多達幾千家,直接從業人員達百萬以上,初步測算,完成削減任務后,40多萬就業人員需要安置,幾年內影響直接和間接稅收370億元。必須要有新的替代產業的發展,才能解決鋼鐵產能的轉移。
按照河北省政府新出臺的政策,鼓勵鋼鐵企業參與港口、鐵路、海運等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新華社報道,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每年有5000多名職工逐步離開總部廠區從事非鋼產業。一些看透大勢的民營老板也主動尋找出路。在河北省遵化市,近兩年有30多個鋼鐵企業老板將資本投身其他行業。
“這次動真格了”
山東一位鋼廠經理表示,9月以來幾乎都拿不到銀行貸款的授信,全行業“一刀切”。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無論力度還是削減規模,本次化解產能強度都是近年來最大的。
由于各方對大氣污染治理關注度很高,因此環保將成為未來幾年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的“硬約束”,“對于市場上環保能力較差,生產設備不達標的中小鋼廠來說,很可能會被淘汰出局。”王國清說。
在環保面臨硬約束的同時,急速緊縮的銀行信貸讓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也成為了懸在鋼廠頭上的利劍。
“以往對鋼鐵業收緊信貸政策很多,但多半出來是雷聲大雨點小,但這回不一樣,感覺是動真格的了。”山東一位鋼廠經理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從9月份往后,市場上信貸非常緊張,不論是國有鋼廠還是民營鋼廠,現在幾乎都拿不到銀行貸款的授信,全行業“一刀切”。
唐山某鋼廠銷售科經理方建平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說,從今年以來,河北地區的銀行對于鋼鐵項目的信貸非常謹慎,鋼企現在的處境可以說是“四面楚歌”,一方面要硬性壓縮產能,提高環保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從銀行拿不到貸款,加上鋼鐵主營業務虧損嚴重,企業經營壓力巨大。
“由于新政策的推出,現在鋼廠都很迷茫,未來何去何從不得而知。”方建平說,未來一年很多資金鏈較差的鋼廠很可能會被率先淘汰。
“可以說鋼鐵業急速發展和大規模擴張的盈利模式已經過去,產業發展也到了一個瓶頸期,面對信貸趨緊和環保的雙重硬約束,企業需要從內部做好轉型升級,配合國家在產業的戰略調整。”西本新干線分析師邱躍成表示。
“在新政策的壓力下,未來幾年對全行業來說將會是一個陣痛期。做好自身的轉型,開源節流、量入為出、減少杠桿、注重鋼鐵產業的循環經濟,放大延伸圍繞鋼鐵產業的非鋼生產服務業,是所有鋼企必須面對的現實和挑戰。”邱躍成說。
11月1日唐山市政府發布的信息顯示,未來唐山將支持首鋼、河鋼2家特大型鋼鐵集團整合地方鋼鐵企業,并將以遷安、豐南地方的鋼鐵企業為主體組建2家2000萬噸以上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同時還將組建5家千萬噸級區域性特色鋼鐵集團。
■ 觀察
“隱形”產能成減產難題
鋼鐵業一直有著“中國看河北,河北看唐山”這樣的說法。數據顯示,2012年,河北的鋼鐵產量達1.8億噸,每年的粗鋼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作為國內鋼鐵第一大省,加上環繞京津的特殊位置,讓河北的減產治污備受關注。
熊躍輝曾介紹,年初在實地調研華北地區鋼廠排污情況時,被調研的河北鋼鐵企業中,一共有燒結機300多臺,安裝脫硫設備的只有100多臺,但其中70%不能正常運行。此外,每日鋼廠脫硫費用接近5萬-6萬,為了省下脫硫的幾萬元開支,很多河北當地鋼廠讓脫硫設備“早8點開,晚8點停”,夜間偷排現象嚴重。
“目前河北市場上隱形鋼鐵產能很大,前幾年積累的未批先建的項目很多,單就唐山周邊,未納入統計的小鋼廠就不少。”方建平說。
在他看來,這次出臺的政策力度很大,但如何落實仍困難重重。
方建平介紹,目前市場上“黑戶”眾多。市場好的時候就生產,不好就停工,很多環保投入不達標甚至為零。因此,如何切實做好監管這些“隱形”產能,成為河北減產政策面前的一道難題。
此前,河北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大勇曾對媒體介紹,雖然本輪政策力度很大,但河北削減起來有相當的難度,尤其是對于缺乏資金支持的中小鋼鐵企業。
有環保部的官員曾表示擔憂,雖然出臺了削減產能的政策,但制定政策的部委并沒有相應的執法隊伍,政策真正落到產業實處還有很長的距離;加上地方政府對財政、GDP以及就業的考慮,對減產本身缺乏動力,鋼鐵業減產治霾仍然面臨諸多困局。
“削減產能關鍵要看后續對執行力度能否有落地監督,是否有更詳細的懲罰措施。”中國冶金工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認為,這種由政府制定壓縮指標的方式不夠靈活,比如環保較好的企業,因為地區指標較多,也得被硬性削減。因此,地方政府要盡量避免下行政指標的“一刀切”式的做法,應當以環保為“硬指標”,通過市場手段去調節。
“比如河北,政府應該做的是把企業生產的環保指標明確,對鋼廠加強實時監控,相應的排污信息在網上統一公開,達標的留下,不達標的退出市場。”劉海民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