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規劃務實:產銷目標50萬輛 企業觀望
圖為比亞迪電動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規劃》的目標是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 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50萬輛的目標,早在2009年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就被提出,原計劃到2011年實現,如今這個目標向后延遲了四年。
但四年之后,這一目標能否實現也存在很大疑問。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透露,“50萬輛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只是‘爭取’,可能不會像大家預測的那么準確。”
兩年前,國務院辦公廳曾發布過一份《規劃》的征求意見稿。相比前稿,在業界人士看來,本次正式公布的《規劃》有四個影響最為明顯:
首先,《規劃》大幅提高了電動車技術標準,旨在改變此前電動車項目遍地開花無一結果的局面,終止“大躍進”;
其次,《規劃》把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定義為“新能源車”,把非插電的混合動力車定義為“節能車”,這種極富中國特色的分法,體現了政府產業超越與環保“兩手抓”的決策思路;
第三,《規劃》再次強調電動車是中國新能源車發展方向——這令在電動車領域投入較大的中國公司非常興奮??紤]到電動車遠遠未被市場接受的現實,這部分廠商的銷售目標很可能會主動轉向公交市場,以爭取政府訂單為主;
最后,《規劃》提出了較為苛刻的節能指標,這將在事實上促使混合動力車發展。該領域外資公司優勢明顯,但由于政策、市場的雙重不確定性,這些公司可能繼續選擇觀望或小規模試探。
終結大躍進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長城汽車公司以皮卡起家,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國產廉價SUV生廠商。五年間,它研發成功了七款新能源車,卻沒有一款上市銷售。
長城汽車副總經理商玉貴稱,公司對新能源車的投入從2008年就開始了,目前已投入十幾億元,這七款新能源車中有兩款為混合動力車,其余為純電動車,其中只有一款純電動車在2011年入選了工信部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
“不是我們上不了目錄,而是我們根本沒去申請。”商玉貴說,長城一直沒想過要將新能源車推出上市,因為市場一直不成熟。“但如果哪個企業沒有新能源的打算,就會被認為沒有時代脈搏。”
“時代脈搏”形成于三年前。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發展電動車的決心之大,不僅改變了中國車企的發展方向,甚至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電動車熱潮。
這份汽車產業規劃提出,到2011年,中國以電動車、混合動力車、氫燃料電池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將達到50萬輛,占到乘用車銷量的5%。2010年的新能源汽車規劃征求意見稿則明確,政府對純電動車的補貼額度提升到1000億元。
從2010年開始,幾乎所有跨國公司都開始在中國力推電動車,奔馳和奧迪把一年一度的“科技日”移師中國,并以電動車為主打。連一向以傳統內燃機節能減排為首選的大眾公司董事會主席文登恩也高調表態:“大眾車型的心臟也將借助電力而跳動。”
汽車專欄作家李安定評價說,這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中國第一次‘引領’了全球汽車業的一個技術熱潮”。
在中國,這個市場很快就變得足夠活躍,甚至有些過分活躍了。
蓋世汽車網總裁陳文凱說,純電動車熱潮引發了企業的投機行為。一個純電動車項目的中央地方兩級政府補助,至少可達500萬元,這些項目補助甚至成了很多小汽車企業重要的現金來源。但是,申請了研發項目的公司很多,真正做出成品并推向市場的卻寥寥無幾。
2010年至今,在工信部公布的32期新能源新車目錄中,共有417款新能源車進入目錄。兩年半時間,共有近千家中小型車企申報,按照規定,只有進入目錄的車型才能上市銷售。在這417款車里,目前公布銷量數據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只有奇瑞QQ電動、一汽豐田普銳斯、比亞迪F3DM和E6。截至2011年,這四款車型的年均銷量均不足3000輛。
“現在情況有點兒像大躍進,各地號稱上了多少臺車,其實真正出來的有多少?”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7月底說。
這正是新版《規劃》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兑巹潯诽岢?,到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車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時;2015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同時,商用車新車燃料消耗量應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以速度和能耗衡量,這個標準較征求意見稿提升了50%以上。但要徹底終結“電動車大躍進”,還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全行業對政府、政策過度依賴的生態。
外資面臨高門檻
按照《規劃》,財政部門將對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給予補貼,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汽車;發揮政府采購的導向作用,逐步擴大公共機構采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規模。
對外資車企來說,要獲得政府補貼需要跨越兩個門檻:與國內車企合資量產新能源車、向合資廠轉移相當比例的技術。
王秉剛表示,因為起步早,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形勢比在傳統汽車領域好。本次政府資金支持主要分三塊:一是重點創新工程的研發環節;二是在25個試點城市的推廣費用和車輛購買的補貼費用;三是充電站、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2010年發布的《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政府財政將投1000億元人民幣,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但在最終公布的《規劃》中,卻沒有了這個數字。一位接近科技部的專家說,決策者的顧慮之一是外資企業的質疑和壓力,“現在很多外資公司在收集中國政府對外資車企不公的證據”。
李安定透露,近期他參加一個有相關部委領導參與的會議,很多企業代表問為什么混合動力車沒補貼?“領導回答說不是我們看不到混合動力,而是目前沒有一個中國企業成功做出混合動力車,一旦補貼,全貼給豐田了。”
陳文凱表示,按中國現行政策,純進口的電動車不能享受政府補貼、也不能進入政府采購。想拿補貼,就必須合資建廠,必須轉讓技術。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說,政府采購的訂單主要來自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不關心生產新能源車的是不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是中央政府關心的,誰能給地方政府帶來產值和稅收,地方政府就支持誰。
作為日產聆風電動車的“國內版”,東風日產的合資自主品牌啟辰E-concept電動車將于明年開始量產。根據與大連市人民政府的協議,2014年前,東風日產將交付1000輛啟辰純電動車,用于大連市示范運營。值得注意的是,協議簽訂的背景是東風日產在大連整車項目工廠奠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