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規劃務實:產銷目標50萬輛 企業觀望
東風日產總裁卡洛斯·戈恩表示支持向中國的合資企業轉讓日產的電動車技術,他在上海車展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市場,如果你想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動車廠商,就必須跟中國合作伙伴分享技術。”他透露,等到中國政府電動車扶持政策明朗以后,日產會和東風攜手公布具體的中國電動車戰略。
一位接近東風日產的專家稱,日系車近兩年在中國的增長速度明顯低于德系車,所以日本廠商對新能源汽車有更大熱情,他們認為新能源車有可能使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彎道超車”。
這看起來只是少數公司的想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政府三年前曾要求,跨國公司要想打開中國市場,必須向合資公司轉移電動車技術,這項要求遭到普遍抵制。
但這項要求的余波仍在。據悉,今年4月1日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征求意見稿)》要求,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率不能低于50%。這意味著,即使是合資車,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轉讓,也將無法享受政府補貼。
陳文凱說,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電池、電機等零部件廠商的手里,這樣的政策要求,顯然指向明顯。
目前,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尚未正式出臺,而多數外資廠商仍對成立新能源車合資廠持觀望態度。
政府采購蛋糕
7月9日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讓國內汽車自主品牌看到了政府的決心,考慮到電動車遠遠未被市場接受的現實,自主品牌更愿意轉向政府采購市場。
王傳福表示,自己不擔心與跨國巨頭的競爭,因為“國際巨頭依托于私家車,我們是基于出租車。尤其在電動大巴領域,短期內我們也很難找到對手”。
不止比亞迪,在新能源車方面主攻出租車、公交大巴,已經成為短期內許多中國大中型車企的第一選擇。《規劃》將技術標準提高后,企圖用電動車項目賺取研究經費的小公司將被清理出局,留給大公司更多機會。
王傳福說,“政策給了我們一個強勁的信號,之前我們在新能源車上投入非常大,現在我們能看見回報期了。”
按照王傳福的計算,全國有120萬輛出租車、50萬輛公交大巴,其中電動車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市場規模足以培養出世界前三名的電動車企業。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陳文凱說,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空間很小,雖然國內自主品牌企業會占到很大份額,但政府采購的規模有限,僅靠政府采購和補貼,企業是無法持續發展的。
他認為,鑒于近期內消費者市場很難啟動,緊盯對公銷售是比較現實的做法。但自主企業能否形成競爭力,首先取決于產品的研發和設計能力;其次是制造環節的質量控制水平;第三是銷售和品牌。如果目前只是重視公交市場,后期向消費市場轉換時就會因車型不同、用戶不同而遇到挫折。如果兼顧純電動出租車,那么轉型會容易些。
與自主品牌圍攻政府采購市場不同,外資公司實力雄厚,已經在用進口車培育私人消費市場。
廣汽豐田研發部部長鄭兆樹介紹,第六代凱美瑞的混合動力車型比普通車型貴8萬-9萬元,到第七代就只貴4萬元,已經不那么遙不可及了。
徐長明認為,《規劃》中對時速、油耗等指標提高對外資公司有利,因為外資有強大的研發和管理體系。技術和指標要求越高,對外資就越有利。
不過,市場上依然彌漫著濃厚的觀望情緒,因為《規劃》給出的政策指引雖然強勁,卻仍舊無法立即啟動市場。陳文凱說,自主品牌其實也知道很難依靠政府,一定要市場化,但現在看得清楚的只有政府采購市場。
多位專家認為,無論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觀望情緒還將普遍存在一兩年。如果消費市場爆發晚于預期,《規劃》中的行業能耗指標可能無法完成。
福特中國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蕭達偉表示,福特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中將有20%實現電動化,在這20%中有70%是混合動力車,30%是插入式和純電動車。
他說:“我和中國政府有很多交流,我們相信新能源車更多應由市場而不是政策來驅動。但電池電動車成本很高,消費者不會購買,所以中國政府開始支持混合動力車,這讓我們很激動。一旦時機成熟,我們就會把車型帶到中國。”
這種觀望情緒很有代表性。從目前趨勢看,除了政府采購,最重要的還是吸引企業及個人買家,如果不能帶動后者消費,這一政策便是失敗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