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大橋坍塌誰來負責?
據前瞻網記者獲悉,8月25日,哈爾濱政府再次召開關于大橋坍塌事故的新聞發布會。市政府秘書長黃玉生在發布會上稱,事故大橋是三環路群力高架橋,與陽明灘大橋分屬兩個工程建設項目。“不存在找不到施工單位的情況。”
對于橋梁工程質量是否存在問題,哈爾濱市建委主任吳向陽說,現在不能說是在某一方面存在什么問題,要等專家組的結果。
工程質量是否有問題?
“現在不能說是某一方面存在問題”
“感謝媒體對三環路群力高架橋洪湖路上橋分離式匝道側滑事故的關注。”發布會一開始黃玉生披露了事故橋梁情況,三環路群力高架橋工程由省發改委立項。省發改委2008年批復了項目可研報告,2011年批復了項目的初步設計。高架橋橋梁體系為雙向八車道,工程起點為道里區群力第一大道,向南沿三環路至達康路落地,設置五對上下平行匝橋,跨橫向路口部分為鋼混連續疊合梁結構,其他部分為預制斜腹預應力小箱梁結構。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事發地位于橋梁整體中部偏南,為上跨洪湖路的上行匝橋,長121米,距陽明灘大橋南端3.5公里。該高架橋設計荷載為城-A級(公路-1級)。會后,該高架橋工程總指揮,哈爾濱市建委主任吳向陽表示,城-A級是公路橋設計荷載最高級別。為什么設計荷載最高級別,還會塌陷?橋梁設計和工程質量是否存在問題?吳向陽說,現在不能說是在某一方面存在什么問題,要等專家組的結果。
塌橋是否因貨車超載?
四車總重420噸“超載是事實”
發布會上,黃玉生稱,哈爾濱市安監、交通和公安交管部門在調查中,將傾覆的車輛按位置由前至后(由北至南排序)分別編為1-4號車。1號車為2軸貨車,由吉林榆樹駛入事發地點,車輛拉運白色編織袋包裝飼料。2-4號車均為6軸重型半掛車,由長春經102國道、江南中環路駛入事發地點,車輛拉運散裝白色石灰石。據測,1號車車貨重為22噸,2-4號車車貨總重400噸以上;2-4號車貨廂體積均有改動,為非標車輛。
會后,吳向陽表示貨車超載是事實。要是車都停在橋上不走,會不會塌?吳向陽說,那要看是不是超載。
施工單位為何未公布?
事故正在調查“這是程序”
昨日,哈爾濱市政府稱,此前網上出現市建委有人說大橋建設指揮部解散了,找不到施工單位的情況。經了解核查,此事并不存在。市建委已按照事故處理的有關程序,將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相關資料提交事故調查組。
吳向陽稱事故正在調查,“這是程序”,待結果確定后名單會向社會公布。
事發后,黑龍江省住建廳出面,住建部有關人員推薦國家級橋梁設計大師和知名專家7人,組成專家鑒定組來哈進行鑒定。24日,已有4名專家抵哈,并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初步查勘。昨日上午,專家進一步踏查現場、強度測試,查看設計圖和竣工圖等資料,進行設計核算。昨晚,其他3名專家抵哈,接續展開現場踏查和相關鑒定工作,專家組將盡快出具鑒定結論。
調查
“事故橋梁抗偏心超載富余程度低”
事發現場,周圍拉著警戒線。上行匝橋前擺上了重載車禁駛入標牌。而距離事發地3.5公里的陽明灘大橋暢通無阻。
一位不愿具名的傷者家屬說,他看到網上有專家稱,“3輛大車都靠橋外側停靠得比較近,合計將近500噸重量在單側壓著。”他很氣憤。“事實是車輛都在行駛過程中。”他的說法得到了另一輛大車上傷者王春梅家屬的認同。
在現場,高架橋橋墩,有的有蓋梁,有的沒橫梁。其中一個蓋梁局部斷了,其他橋墩又沒有蓋梁,橋就側翻了。有網友猜測,這可能是造成橋塌的原因。
一位匿名專家表示,如果全設計成有蓋梁的橋墩發生傾覆的可能性很小,而事故橋梁的設計抵抗偏心超載風險的富余程度較低。現在的設計不是不滿足規范要求,但全設計成有蓋梁會不好看。“這是設計者的選擇,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要驗算通過就可以。”至于橋塌是超載、質量或其他問題,調查組會查的。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監理專家稱,有時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誰都沒錯。有可能是驗收標準問題。
事故橋梁監理方拒回應工程質量
“我們冤得很,接下來的投標還要怎么做?”黑龍江省公路工程監理咨詢公司總經理陳柯說,在陽明灘大橋的修建中,該公司負責跨松花江航道的雙塔自錨式懸索橋及兩側29孔引橋、全長1723米范圍內的施工及保修階段監理任務,不負責陽明灘大橋疏解工程,即事故路段的監理。陳柯表示,公司隸屬于省交通廳,是黑龍江唯一一家具有特大橋監理資質的公司,此前有過索橋監理的經歷。公司是嚴格按照圖紙和施工規范監理陽明灘大橋的。
黑龍江百信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副總承認,該公司就是事發高架橋的監理方。但對于大橋的工程質量和事故原因等問題,他拒絕回應。他表示,事故調查組正在進一步調查中,不方便透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