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藥市場份額已達1/3 中國中藥臨種質資源危機
洋中藥憑借質量優勢大舉進軍中國中藥材市場。據前瞻網獲悉,洋中藥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達1/3,其必將加劇中藥種質資源危機和中藥資源研發利用的國際競爭。
隨著傳統天然藥物和植物藥的地位日益提高,國外醫藥學者與制造商紛紛致力于從植物藥中尋找新藥線索。資料顯示,全球中藥國際市場中,日本占80%的份額,韓國10%,而中國僅占5%。
國際市場上的中藥市場,不僅被外國占領,而且絕大多數中藥都是從中國廉價賣出的中藥材,在國外經過深加工后,換個包裝又高價返銷到中國。神威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振江說,據不完全統計,這一部分中藥在國內市場已經占到1/3。
在中國出口的中藥材中,大部分是原料藥,成藥不到4%。“一些國外制藥企業從中國進口中藥提取物,在國外進行深加工以后,加個洋文就變成了‘洋中藥’,其實就是國內中藥的翻版。”李振江指出,“洋中藥”價格比國內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李振江表示:“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西歐的一些草藥企業從中國低價購入原料藥就地粗加工,運回本國精煉提取制劑后以高價返銷的現象日益嚴峻,這不僅對中國中藥產業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將造成威脅。”
專家認為,洋中藥科技含量高、用料考究、定位簡單明確等優勢都是其快速發展的原因。
李振江說:“洋中藥最大的倚仗還是在質量上的優勢,即質量標準規范程度高。特別是歐洲一些國家的植物藥制劑,一般以標準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標示劑量,中國質量標準與之相比較欠規范化、標準化和重現性差。”
河北省安國市作為中國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經營近2000種中藥材,中國大部分中藥材都可以在安國市中藥材市場上采購到。
據前瞻網了解,安國市中藥材專業市場上有許多貨源來自于種植散戶。由于缺乏指導,散戶的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普遍落后,需要更多地依賴化肥和農藥,其農藥殘留和重金屬不符合國家標準。
安全檢測是把守中藥材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在檢測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方面,企業卻面臨著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一些中藥企業負責人認為,什么樣的藥材是合格的,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所謂合格,不僅是指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殘留不超標,還要具備藥效。
河北省中藥材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韓世凱說:“現在對中藥材的檢測標準是采用西方分析化學的標準。中藥是臨床療效的結論,經方是現代中藥的基原,講究的是配伍和劑型相互對應,但現在的研究是拆方研究,將藥材當作藥品研究,中藥標準套用西方的藥材檢測標準。”
中國商品學會副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專業博士生導師張貴君教授認為,質量評價指標和臨床療效要有對應性,要在中藥藥效組分基礎上建立質量標準。
此外,河北美威藥業公司董事長王彥軍認為,中藥企業必須要加大中藥科研投入,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目前我國物聯網芯片產業鏈各環節基本完善,參與者眾...[詳細]
- 李明?。?/b>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